“看见那人就烦”——早上地铁里,我脑子里刚冒出这句,手机弹出一条推送:哈佛说,把对方当空气,效率能飙27%。
![]()
我差点笑出声。
![]()
空气?
我巴不得他真空。
可数据摆在那儿,我老老实实把耳机塞回去,假装没听见他夸张的寒暄。
一整天,PPT没卡壳,连领导都说我“今天眼神不飘”。
原来“战略性忽视”不是鸡汤,是算过账的。
晚上回家,隔壁大妈又来借推车。
以前我边找车边在心里背骂稿,今天想起斯坦福那篇论文:负面记忆强度是正面的三倍,越骂越刻脑子。
我闭嘴,五秒呼吸,盯她家门口那盆绿萝,数完五下,推车递过去,关门。
十分钟后再出门,绿萝还在,我的火气没了。
实验成功,省下的不是时间,是脑细胞。
公司更绝。
上周HR发了个小程序,让我们给每段关系打分,能耗高的自动“降级”。
我顺手把总爱挑刺的搭档标成红灯,系统立刻把他的会议邀请调成“可选”。
那一周,我少开了两小时废会,多写了三页方案。
谷歌这套“人际关系能耗评估”听着像AI管姻缘,其实就是把“懒得理”写进KPI,冲突直接砍四成。
有人绕不开。
我妈的表姐,家族群里的“比较仪”,见我必问工资。
我试过MIT的3F:
“工资没涨(Fact),听着有点堵(Feel),我在学新技能,先这样(Find)。
她愣了半秒,转头去逮我表弟。
一句话,脱身。
更逃不掉的是亲爹。
老头一句“30岁还不结婚”能让我失眠。
牛津大学教我把他的唠叨写成中性事实:
“周六上午他说了三遍结婚。
“语气比平时高两度。
“说完吃了两口苹果。
连写四周,奇迹出现:话还是那些话,情绪像被抽掉电池,不再炸毛。
我把这页截图发进“情绪记账本”,支出栏终于不再天天赤字。
最神的案例在我们科技楼。
行政部推行“人际关系节能计划”:谁因谁请病假,系统全记录。
半年下来,吵架请假的少了52%,创新点子多了28%。
数字冷冰冰,却说明白一件事:把反感当耗电,别当戏剧,人就没那么多苦情戏要演。
我算了笔小账:一天清醒16小时,把烦人精们控制在2.4小时以内,剩下13.6小时归自己。
省下来的注意力,够我学吉他、跑步、甚至谈一场不计较的恋爱。
成年后的自由,原来从“懒得鸟你”开始,到“我电量有限,恕不赊账”结束。
今晚11点,我把所有红灯联系人拉进“免打扰”,手机瞬间安静。
那一刻我明白:所谓成熟,不是修好每段关系,是给生活装上开关,摁得下,也关得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