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卧在江苏北部,是座浸了千年烟火的老城 —— 汉文化的印记还在街巷里飘,龟山汉墓的厚重、云龙湖的柔,都比不过街头那口 老味道。逛徐州的户部山、富国街,早市的油锅响、夜市的酱香味,能勾着人从街头吃到巷尾。今天就推荐 6 种徐州人私藏的特色美食,每样都裹着苏北的实在劲,没吃过可不算真到过徐州~
![]()
1. 八义集臭豆腐:闻着 “冲” 吃着香
八义集臭豆腐是徐州街头的 “显眼包”—— 不是普通的炸豆腐,数八集酱菜厂做的最地道。做这豆腐得用老酱缸泡够天数,发酵出的 “臭” 劲特别足,刚打开缸盖,那股味能飘出老远,闻着让人皱眉头,可炸完后却香得让人挪不动脚。
炸臭豆腐的油得是热到冒烟的菜籽油,豆腐块丢进去炸到外皮金黄发脆,捞出来沥沥油,刷上店家自制的甜辣酱。咬一口先是脆劲,接着是里面软乎乎的豆腐,“臭香” 混着辣酱的鲜,一点不冲喉。徐州人逛夜市,老远看见臭豆腐摊就喊 “来 10 块钱的”,连平时怕 “臭” 的游客,尝完也忍不住说 “这味比别的地方正多了”。
![]()
2. 徐州蜜三刀:传了百年的 “甜软宝”
徐州蜜三刀是老辈人传下来的 “甜口点心”,算得是 “徐州一绝”,不少人家过年还会囤上几盒。做这三刀得用发好的面团,擀成厚片后切成长块,表面划三刀(“三刀” 名儿就这么来的),先炸到金黄,再放进熬好的糖浆里裹匀,捞出来晾一会儿,糖浆凝成透亮的壳。
刚做好的蜜三刀,拿在手里黏乎乎的,咬一口能拉出丝,里面软乎乎的,甜汁慢慢在嘴里散开,却不齁人,还带着面香。徐州老人爱把它当茶点,泡杯茉莉花茶,咬一块三刀,甜香混着茶香,浑身都舒服。游客带回去当伴手礼,家里的小孩一吃就爱上,追着要 “徐州的甜点心”。
![]()
3. 徐州锅贴:煎到爆汁的 “咸香角”
徐州锅贴不是饺子,是早市上的 “热乎宝”。做锅贴的皮得擀得薄却有劲,馅料多是猪肉白菜或韭菜鸡蛋,包成半月形,排队摆在平底锅上,先淋油煎到底部金黄,再浇点水盖上盖焖 3 分钟,水收干后,外皮脆、底儿焦,还带着点水汽。
刚出锅的锅贴冒着热气,咬的时候得小心 —— 里面的汤汁特别足,一不小心就会烫着嘴。外皮脆得 “咔嚓” 响,内馅鲜得冒汁,猪肉馅的油润不腻,韭菜馅的鲜得够劲。徐州人早餐常蹲在锅贴摊前,就着豆浆吃一笼,连汤汁都想舔干净,说 “没吃锅贴,早上都没精神”。
![]()
4. 蝴蝶馓子(麻胡子):能泡着吃的 “脆香条”
蝴蝶馓子在徐州还有个亲切的名字叫 “麻胡子”,是街头常见的零食。做这馓子不复杂,面团搓成细条,像编辫子似的绕成蝴蝶的形状,撒上芝麻,放进油锅炸到金黄酥脆,捞出来晾凉,装在纸袋子里就能带走。
馓子嚼着脆得掉渣,满是芝麻的香,空口吃就很解馋;徐州人还爱把它泡在热牛奶或豆浆里,泡软后吸满奶味,不脆却软乎乎的,连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早市的馓子摊前,常有阿姨买上一大袋,说 “给孙子当零食,比薯片健康”。
![]()
5. 五香驴肉:丰县来的 “卤香肉”
五香驴肉是徐州丰县的 “硬菜级小吃”,选的是本地养的好驴肉,不是那种干硬的腊驴肉,是老法子卤煮出来的。卤驴肉得用大铁锅,丢进八角、桂皮、香叶这些香料,慢火炖上 3 个小时,直到驴肉烂乎得能用筷子戳透,连骨头缝里都浸着卤香。
切好的驴肉色泽红润,片得薄薄的,咬一口不柴不塞牙,满是卤汁的香,余味能在嘴里留半天。徐州人下酒常切一盘,就着本地的沛公酒,越嚼越香;游客买真空包装的带回家,说 “这驴肉比牛肉还嫩,给家里人尝个鲜”。
![]()
6. 徐州烙馍:薄得透光的 “家常饼”
徐州烙馍是本地人餐桌上的 “万能搭子”,早餐、夜宵都离不开它。做烙馍得用烫面,揉匀后揪成小剂子,擀得比纸还薄,放在烧热的鏊子上烙,不用油,烙到表面起小泡、带着焦斑就成,刚烙好的烙馍透着麦香,软乎乎的还不裂。
吃烙馍的花样多:卷根油条就是早餐,卷点炒鸡蛋、土豆丝就是正餐,有的还会卷辣条,辣香混着麦香,一口下去超满足。徐州人出门,兜里常揣两张烙馍,饿了就找个小摊卷点小菜,方便又顶饱。不少游客学烙馍的手艺,可惜没点力气,擀不出那么薄的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