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编辑丨DL
一份奇特的“政策弹药”在今年10月30日被摆上了台面,出自那个我们熟悉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这家机构的报告,总是能精准地撩拨西方的敏感神经。
这份报告的标题听起来就火药味十足——《西方的反应还不够,安世事件表明,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外界给它起了个更直接的别称,说它是一份赤裸裸的《抢夺更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行动纲领。
![]()
报告出炉的时间点相当微妙,距离荷兰政府动用强权接管安世半导体还不足一个月。显然,ASPI认为那场震动全球商界的“突袭”非但不是终点,反而应该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份被形容为“抢劫指南”的文件里,你再也看不到“公平竞争”或“防御性保护”这类虚伪的辞藻。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攻击性词汇,“先发制人”这个词被直接、反复地强调。
![]()
ASPI的核心口号简单粗暴:“只抢一个安世远远不够”。这不仅是否定了任何关于“西方对华科技遏制已过度”的反思,更是鼓吹一种全面升级的行动逻辑,要从过去的“选择性脱钩”大步迈向“系统性遏制”。
这份报告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告诉西方的决策者们,你们对中国的科技压制需要来得更早一点、更狠一点、更成体系一点。
![]()
要让激进的行动看起来“合理”,第一步就是要塑造一个绝对“有罪”的对手。ASPI深谙此道,报告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为中国科技企业构建一套完整的“有罪推定”逻辑。
在这套逻辑里,中国企业的任何正常运营,比如技术升级和商业并购,都被预设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转移阴谋”。
![]()
闻泰科技依法收购安世半导体后进行的技术整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原本合法的商业行为,在报告的叙事中被彻底歪曲,变成了“我们的技术被偷走了”。
更高明的是,ASPI设计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陷阱”。这个陷阱意味着,无论中国面对打压作何反应,都会被解读为需要进一步打压的证据。
![]()
你反击?说明你果然怀有敌意。你沉默?那你一定是在暗中积蓄力量,图谋不轨。这套“强盗逻辑”,为无限度的遏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合法性”借口。
为了将打击面无限扩大,报告甚至建议将所有参与中国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上万家企业,统统纳入一份“预筛查黑名单”。
这已经不是什么精准打击了,而是无差别的地图炮。从这一刻起,“中国背景”本身,似乎就成了一种原罪,根本不再需要具体的证据。
![]()
这份报告之所以能产生影响力,因为它精准地迎合,甚至放大了西方社会对失去技术霸权地位的集体焦虑和深层恐慌。这种心态,几乎已经到了认知失调的地步。
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事实是,ASPI在报告中自己都承认,在其追踪的64项关键与新兴技术中,中国在其中的57项上处于领先地位。
正常人的反应或许是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然后奋起直追。但报告的逻辑却截然相反,它将中国的领先优势,扭曲为必须采取极端手段摧毁对方的“紧迫性证据”。
![]()
报告不断渲染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它将荷兰对安世的干预,形容为一次“迟到了7年的行动”,宣称西方早已“失去先机”。这种叙事的目的,就是用恐慌压制所有理性的声音。
报告背后的动机也并不单纯,ASPI虽然自称“智库”,但其资金来源却暴露了它的真实属性。澳大利亚国防部、美国国务院,还有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美国军工巨头,都是它的金主。
这让它更像一个服务于特定地缘政治议程的“政策工具”,而不是一个中立的研究机构。它过往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行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
报告的真正目的,是为那些渴望采取更激进政策的西方决策者提供“政策弹药”,扫清舆论和道德上的障碍。它想保护的,并非某一项具体的安全,而是西方在全球科技体系中绝对的“支配权”。当公平竞争无法确保领先时,掀翻棋盘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ASPI的报告远不止是煽动情绪,它还给出了一套详尽得令人不寒而栗的“行动指南”,其核心目标直指破坏现行的国际商业秩序。
![]()
报告将荷兰政府动用“紧急法”强行接管安世的案例,奉为圭臬。这个打破了全球数十年投资秩序的个案,被吹捧为值得全面推广的“试金石”和“抢劫模板”。
更狠的是,报告主张不仅要封锁未来,还要“追溯过往”。它要求对过去几年所有已完成的涉华科技投资和并购交易,进行“回头再查”,按照今天的新标准去“补刀”。
这种做法彻底撕毁了商业世界的契约精神,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今天合法的交易,明天就可能因为一个新规而被推翻。
![]()
报告还鼓吹建立一个“动态扩充”的关键技术限制清单,规则很简单:只要中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那个领域就应该被立刻纳入管制范畴。
从人工智能、半导体,到新能源、生物医药、量子通信,只要你强,我就禁你。这使得规则本身变成了一种不可预测的威慑,目的就是建立尽可能高的技术壁垒,将中国彻底排除在全球科技体系之外。
![]()
一旦这套“指南”被广泛采纳,全球商业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倒退回“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的丛林法则时代。
过去,外资审查大多基于“具体证据”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威胁。而现在,ASPI倡导的标准已经转变为基于“潜在威胁”的“预防性遏制”。门槛被无限拉低。
这对于所有在海外运营的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面临的运营风险急剧飙升,随时可能遭遇一场“突袭式的强接管”。
![]()
这种示范效应的破坏力是全球性的,它不仅针对中国,也让其他所有新兴经济体感到胆寒和警惕。它们深知,自己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最终,这种做法将对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全球自由流动性造成巨大冲击。一个互信崩塌、规则失效的全球市场,最终伤害的是每一个人。
ASPI的报告,与其说是一份政策研究,不如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地缘政治产品。它成功地将西方的科技焦虑锻造成了一把锋利的武器,通过妖魔化对手和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规则破坏方案,试图将全球科技竞争拖入一场残酷的零和博弈。
![]()
然而,这种看似强硬的做法,恰恰暴露了其发起者在公平竞争赛道上的底气不足和黔驴技穷。封锁和抢夺,或许能在短期内制造一些麻烦,但它永远无法扼杀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和整个民族的奋斗决心。
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稳居全球第二,科技产业链正从“追赶”稳步迈向“引领”,产业基础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质变,这才是西方真正焦虑的根源。
![]()
南方网2025-11-01《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中国日报网2025-10-20《荷兰明抢安世半导体,该掂量下自己的分量》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