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当心脏瓣膜病遇见心力衰竭,何种治疗策略可助力修复“单向门”、破局当前困境?
引文
2025年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于金秋十月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国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长城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策略。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就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特别是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分享。
周浩教授指出,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与再住院率居高不下,优化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维立西呱等新型药物的问世,心衰治疗格局正迎来新的变革。
破局心衰之源:从“门”的故障,到“心”的衰竭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导致心力衰竭发生与恶化的重要病因之一。周浩教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我们可以将心脏的瓣膜想象成一扇‘单向门’,它确保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当这扇门出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关不严’,即瓣膜反流;二是‘打不开’,即瓣膜狭窄。轻度瓣膜病变时,心脏尚能通过代偿机制维持功能;然而,若病变进展至中重度,尤其是未得到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对于由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周浩教授强调,治疗策略需个体化、多维度推进。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是解决瓣膜机械性问题的根本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国内外相关指南也明确建议,对有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评估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然而,他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药物治疗的地位被削弱。药物治疗在以下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正在等待手术的患者,药物可以稳定心功能、减轻水肿、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二,即便手术成功,由于长期负荷过重所导致的心脏重构可能依然存在。此时,指南导向规范的药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周浩教授特别提到,对于由左心室功能障碍引起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临床指南建议应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评估是否需进一步干预。近年来,维立西呱作为一种新型的sGC刺激剂,在心衰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维立西呱通过直接刺激sGC并增强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敏感性,修复NO–sGC–cGMP信号通路障碍,从而增加cGMP的生成,发挥多重生理效应,这一机制填补了现有心衰药物治疗的空白[2]。他进一步引用VERITA研究数据指出[3],该研究中92.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结果显示无论反流程度如何,加用维立西呱均能使慢性心衰患者获益。这提示维立西呱在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心衰患者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潜力,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以独特机制,铸就心衰治疗新支点
作为首个应用于心衰治疗的sGC刺激剂,维立西呱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中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周浩教授介绍道,VICTORIA研究结果显示[4],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维立西呱,可进一步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风险。这一结果为维立西呱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谈及维立西呱的临床优势时,周教授指出其具有“多重利好”:“首先,维立西呱对血压影响极小,研究显示其仅使收缩压下降约1–2mmHg,这对血压空间有限的患者而言非常友好,极大拓展了适用人群。其次,它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还能优化整体心肾管理。VERITA研究的最新数据表明[5],加用维立西呱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可显著提高,这有助于推动GDMT的全面落地。”
在临床使用心得方面,周教授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们在调整心衰药物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钾水平及体重变化,逐步、个体化地滴定剂量。维立西呱因其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在临床中易于推广。维立西呱不仅完善了现有心衰治疗体系,也为实现更全面、更个体化的心衰管理提供了新路径。”
以中国证据,开辟简化滴定、快速达标新路径
心衰药物的规范使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而尽快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是实现治疗获益的重要前提。周浩教授指出:“维立西呱的10mg每日一次剂量,是能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与心衰住院风险的标准目标剂量。因此,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更多患者尽早达标,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周教授介绍道:“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年会(ESC-HFA 2025)公布的VELOCITY研究显示[6],对于收缩压≥100mmHg、且近期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的患者,直接从5mg起始维立西呱治疗耐受性良好。这一结果支持将两步滴定简化为一步,即从5mg直接过渡至10mg,有助于更多患者尽早达到目标剂量。”
更令人鼓舞的是,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中国人群。周教授提到:“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HFrEF患者的研究显示[7],在以5mg起始治疗的133例患者中,98.5%成功滴定至10mg,且未出现显著低血压等安全性问题。这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本土化证据。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血压稳定、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考虑采用简化滴定方案,密切监测血压与症状变化,快速实现10mg目标治疗。这不仅提升了治疗效率,也有助于患者尽早获得心血管获益。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积累与临床经验的丰富,期待维立西呱的给药策略能进一步优化,让更多心衰患者在安全前提下,更快、更好地从规范治疗中获益。
小结
在本次分享的尾声,周浩教授表示,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不仅是国内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会议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注重基层医师的参与与教育,真正践行了“群策群力,共促心血管事业发展”的宗旨。
我们深切感受到,随着维立西呱等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与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化,心衰治疗正迈向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新阶段。周浩教授的见解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引,更让我们对心衰管理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23, 07(4): 215-311.
[2]Hulot JS, Trochu JN, Donal E, et al. Vericigua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emerging therapeutic option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21; 22(14): 1847-1855.
[3]GALVáN RUIZ M, FERNáNDEZ DE SANMAMED GIRóN M, DEL VAL GROBA MARCO M, et al. Clinical profile, associated events and safety of vericiguat in a real-world cohort: The VERITA study[J]. ESC Heart Fail, 2024, 11(6):4222-4230.
[4]Armstrong PW, Pieske B, Anstrom KJ, et al. Vericigua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N Engl J Med. 2020;382(20):1883-1893.
[5]Use of vericiguat: real-world outcomes and insights from the VERITA registry. ESC 2025.
[6]GREENE S J, CORDA S, MCMULLAN C J,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 5 mg starting dose of vericiguat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VELOCITY study[J]. Eur J Heart Fail, 2025.
[7]Safety and efficacy of Vericiguat 5mg initi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guideline 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ESC 202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