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密开州上古“賨城”的历史真相,
经系统梳理《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图志》等权威典籍及现代学术研究,可从典籍记载、名称溯源、时间脉络三方面,还原“賨城”作为开州上古地名的历史本真。
一、典籍为证:唐宋地理总志的明确记载
北宋《太平寰宇记》“开州”条目有两处核心记载:其一“后魏废帝二年,置开州,领东关、三冈、马镫、新浦四郡。州理在賨城”;其二“开州,盛山郡,今理汉丰县。……后魏废帝二年于今州理置开州,俗谓之賨城”。两段文字明确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开州建制时,州治设于“賨城”,“俗谓之”三字印证其为当时民间通用俗称。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开州,盛山。……后魏废帝二年,置开州,领东关、三冈、马镫、新浦四郡”,所述建州时间、辖郡范围与《太平寰宇记》一致,间接佐证“賨城”作为州治的历史背景。
二、名源賨人:地域文化与民族史的深度绑定
“賨”(cóng)字指向先秦至汉魏时期活跃于川渝地区的少数民族——賨人(又称“板楯蛮”)。賨人是嘉陵江、渠江流域(含今开州地区)的核心部族,曾助力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开州为其活动核心区域。“賨城”之名源于远古賨人聚落或军事据点,是賨人长期活动的文化遗存,承载鲜明民族特色与历史底蕴。
三、时间厘清:“汉丰古城”晚于“賨城”十三年
据《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汉丰县正式设置于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开州设立时,“汉丰县”尚未定名,州治民间称谓沿用旧称“賨城”;13年后北周天和元年,朝廷在原“賨城”所在地设汉丰县,“汉丰”才成为官方县名。
四、考证结论:“賨城”是开州最古老的建城根脉
1. 时间脉络清晰:553年开州建制,州治为“賨城”;566年汉丰县设立,“汉丰”之名启用,二者相隔13年。
2. 名称演变严谨:553年至566年,开州治所民间通用俗称为“賨城”,“汉丰古城”是汉丰县设置后形成的概念,西魏初年无此称。
3. 后世认知偏差:“汉丰”作为县名沿用千年,知名度盖过“賨城”,导致早期建城史被尘封,考证还原了其本源面貌。
总结
考证证实,西魏初置开州时,其治所民间通用名称为“賨城”,“汉丰古城”是北周设汉丰县后形成的概念。“賨城”是开州建城史最古老的根脉,承载着与賨人相关的民族文化记忆,为解读开州早期历史提供了关键钥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