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之后,山东军区有一大批主力部队奔赴东北。这里面啊,1师、2师、3师、5师、6师、7师,还有警备3旅这些队伍的部分兵力,都被挑选调去东北啦。
杨国夫带着的渤海军区那支主力队伍,后来摇身一变成了7师。而且呢,渤海军区可不止组建了7师这一个,还弄了个独立旅,王兆相就当上了这个独立旅的旅长。这独立旅啊,是把好几个军分区里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凑在一起组成的。这两部分力量合起来,人数都超过一万啦。
![]()
有一支师和一支旅要开往东北,王兆相和副政委刘其人先一步出发,杨国夫带着大部队随后跟上。等王兆相他们到了承德,情况有变,敌人那边有了新动静,他们接到上级指令,就先在承德停了下来。上级安排晋察冀军区负责管理热河和察哈尔这两个地区,还得加强东北方面的兵力。
冀热辽这块地方,就好比是华北和东北之间的一座桥梁。要是咱们能把这块地方牢牢掌握在手里,各个解放区的队伍和干部就能不断地给东北送去支援,让东北的局势很快就好转起来。可要是敌人把冀热辽占了,那各个根据地的部队想去增援东北可就难咯,想要打开新的局面那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地方可不只是咱们觉得重要,敌人也觉得是关键位置,所以他们派了三个军的兵力朝着承德打过来。那时候,承德是由苏军管辖着的,晋察冀军区就派了段苏权和王国权去承德,成立了冀热辽党委的热河分部,还有热河军区,开始接手那边的工作。等苏军一撤走,他们就建立了热河省政府,让李运昌当上了省长。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开始往平津大量运送兵力,打算把热河拿下。
![]()
领导安排萧克去组建晋察冀的第二野战军,还让他当司令,他的任务就是守护承德。那时候,冀热辽地区特别缺兵力。正好,王兆相的队伍到了,就被编进了野战军,准备一起打这场保卫战。还有刘道生、黄寿发、赵尔陆的纵队,加起来有7个旅,总共14个单位呢。
要说咱们这边人数是不少,可都是新组建起来的队伍,战斗力稍微差了点儿,装备也都是以前打游击战时候用的,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和补充呢。像王兆相部、杨得志纵队、热辽纵队、詹才芳部,现在冀热辽这边一共有6个纵队加上一个独立旅,人数看着也挺多的。
王兆相一听说自己要被调到晋察冀第二野战军,赶紧就跟杨国夫师长说了这事儿。杨国夫师长虽然现在管着7师,但他以前可是渤海军区的司令,还是独立旅的直接领导,这事儿他肯定得知道。杨国夫师长一听,就觉得王兆相不能在这儿待太长时间,不然以后想去东北可就麻烦了。
他寻思着,冀热辽那边的战斗估计不会很快就打完,说不定得拖上好长一段时间,到时候情况会变成啥样,这支队伍该咋办都还不清楚呢。可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去东北,不是留在冀热辽。所以得让他们走,可问题是这是晋察冀军区的命令,该听谁的,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杨国夫已经没办法靠一道命令就把事儿解决了。11月初那会,杨国夫的部队刚打完山海关保卫战,7师和冀热辽19旅的一万多号人一起,硬是扛住了七万国军的进攻,敌人兵力可比咱们多太多了。
林总之前让7师、冀热辽19旅、王兆相的队伍,还有临榆树、绥中那块儿的所有部队,一起把往山海关和绥中冲的敌人干掉。可王兆相的部队在承德那边赶不过来,咱们的力量就弱了一些。再说了,要是山海关丢了,华北和东北之间的联系就断了,以后想进东北可就难咯。
考虑到各种情况,杨国夫给东北局发了电报,提议两个同级别的单位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商量之后的结果是,先在承德打上一仗,等打赢了再往东北进发。
其实啊,经过这些事儿,王兆相的想法也有了变化。承德保卫战打完之后,王兆相的队伍就去北满剿匪了。到了1946年,6纵成立之后,他当上了18师的师长,可他感觉在6纵里自己不太受重视。因为16师是个老牌的厉害部队,它的前身可是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还变成了红4军、红1军团、新四军3师7旅等等,战功那叫一个显赫。
![]()
17师呢,擅长爆破,攻城特别厉害。跟他们比起来,18师就显得没啥特别突出的地方了。所以打了几仗之后,王兆相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他提出要调走,哪怕去后方也不想待在18师了。
后来啊,他转到了军分区当司令,等二线部队变成独立师,又被并进了野战部队。要是那时候他没离开,还带着队伍跟着萧克领导,说不定就一直留在晋察冀,在华北战场继续战斗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