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上级抽调各根据地部队挺进东北,包括山东军区、新四军以及南下支队,还有陕甘宁部队,以及晋察冀部队等。
部队途经冀热辽时,一些部队被打乱建制,在没有直属上级同意情况下被划归其他部队,使得一些指战员并不高兴,李运昌、杨国夫、丁盛都遇到过。
李运昌部被划走
![]()
随着各根据部队挺进东北,国民党军大举运兵抵达营口、葫芦岛登陆,还有一些登陆平津等地。山海关成为我军必须要扼守的咽喉,这里是关内通往关外的必经之路,一旦被敌人占领,很多部队无法抵达快速抵达东北。
上级命令李运昌部19旅和22旅一个团4000人驻守,多次打破敌人进攻。此后,从山东来的杨国夫7师6000多人加入驻守山海关,敌人也加大兵力投入。最终驻守22天后,部队从山海关一线撤下来,19旅划归杨国夫7师。
李运昌在回忆中写到:杨国夫到东北汇报山海关的情况后,回来就宣读19旅划归7师序列。让李运昌很不高兴,作为19旅的直属上级,直接绕过他下达命令,在任何时候都不符合规定。而且杨国夫将19旅的通讯设施拿走,明确表示不要与李运昌联系,不知道是怕敌人得到情报,还是怎么样。
19旅上下很气愤,不少指战员表示不要19旅编入7师,要求留下,有人说跟着7师自己就不走了,在这里找个工作继续干革命。李运昌是顾全大局的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要与7师团结起来,要服从命令,耐心劝导下19旅上下情绪才有所变动。
杨国夫部差点留在冀热辽
抗战胜利后,渤海军区主力组建7师,下辖几个军分区组建独立旅,都奉命北上。
![]()
独立旅率先北上,抵达冀热辽后,被萧克留下,留在冀热辽划归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序列,准备应对敌人登陆作战,保卫承德。
杨国夫接到旅长王兆相的汇报后,非常不同意,就直接找总部与冀热辽军区首长沟通,因为他与王兆相作为下级无法干预上级的决定,而且让王兆相留下也是中央下令。最终萧克同意放行,王兆相考虑承德保卫战即将打响,现在走不合适,要求留下打。
杨国夫没有同意,认为打一仗就走不了了。最终王兆相没有听从,而是打了承德保卫战后才去东北。
杨国夫的独立旅隶属7师建制,萧克要求将其留下都不行,他将李运昌的19旅给带走,却不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丁盛部差点被拆解
抗战胜利后,在陕甘宁边区教导3旅1团奉命北上东北,政委丁盛带着该团途径晋察冀,见到聂老总。聂老总很希望部队留下,因为在此之前该部隶属于晋察冀军区机动部队,是黄公略领导红3军发展而来的,战斗力不弱。
丁盛认为部队任务是北上,聂老总嘱咐这支部队不拆才有战斗力,要保住部队不被拆解。
![]()
离开晋察冀后,部队挺进冀热辽,萧克希望他留下作战,丁盛表示在哪里作战都可以,但必须上报,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去东北,如果上级同意留下无异议。当时中央很忙,发去电报很多天才回复要求北上。
丁盛率部进入锦州,这里有来自各根据地的部队,秩序比较乱。当时,李运昌负责锦州接待工作,给来往的部队发武器、以及过冬物资等。
当时,李运昌部最早抵达东北,快速扩编部队后,需要一些骨干力量加强,就将丁盛的一个连给打散,分到新部队担任骨干力量。丁盛知道后心有不愿:怎么能这样呢?至少应该先说一声吧。
当时形势太复杂,很多部队都希望加强自身力量并没有错,但是部队都是带着任务来的,而且各根据地部队没有直属关系,就将部队划来划去。但在当时,各级都很忙,谁也没有太多办法。
丁盛部抵达锦州后,敌人占领锦州,在锦州的部队撤走到朝阳、北票、阜新。后来,李运昌将从延安来的警一旅1团、与丁盛部,还有欧致富合编组建几个旅,分别是22旅、30旅、27旅。又组建一个纵队让黄永胜担任司令。
丁盛担任旅长,将1团交给吴瑞山负责,这支部队后来改变为8纵24旅,45军135旅。在天津攻坚战3分钟突破民权门,在衡宝战役中,牵制白崇禧部到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