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1纵、2纵、6纵等野战纵队,这些部队都是以红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像1纵1师的前身是红5军(红3军团);2纵5师的前身是红25军;6纵16师的前身是红4军(红1军团),其他部队也都是抗战时期发展起来的。
![]()
1纵成立后,司令员万毅,副司令李兼参谋长,副司令梁兴初兼1师师长,副政委周赤萍;2纵司令刘震,政委吴,副司令和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也都是最齐全的,因为这支部队就是新四军3师3个旅改编而来;6纵司令陈光、副司令杨国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其人,部队是新四军3师7旅与山东军区7师和冀热辽军区19旅组建而来。
从配置上来说,1纵、6纵作为资历最老部队没有配备政委,是没有合适的,还是另有深意?
1纵司令万毅是纵队首长中资历不深,在1943年率部加入八路军,虽然在西安事变后成为党员,其他纵队首长都是土地革命初期参军。那么,为何不安排政委呢?
万毅曾经回忆,上级让他担任1纵司令是对自己的最大信任,深知自己的分量多少,知道自己指挥能力并不怎么高明,可能考虑到他是东北人,打回老家有一定影响力。
万毅真正加入革命队伍才3年时间,对部队的战法,还有各方面工作都在学习。过去在东北军中担任旅长负责2个团,到山东军区后,让他指挥4个团甚至更多,就是想重点培养他,从统战层面来说,更有利于部队发展。
![]()
抗战胜利前,他当选七大候补委员。为何能当选?资历,战绩?但在统战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在革命队伍都是受到重用的。
在部队挺进东北之前,东北的老百姓对我军是不了解的。为何胜利后把东北籍干部抽调到过来,更有利于靠过去的影响力发动群众,发展部队。因为对部队不了解,对过去的东北军熟悉。吕正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西满军区司令,职务比很多老资格都高,情况不言而喻。
万毅在担任1纵司令之前,在东北打了几次仗,本来是歼灭战结果打成击溃战、消耗战。按照总部首长用人原则,能者上,合适担任1纵司令的至少是能打仗的老资格。上级把万毅安排担任,还没有配备政委,从统战层面考虑来讲大于军事层面。可不可以让外人理解,他是掌握兵权的干部,部队他说了算。
1947年5月,上级有何又将其后改为政委?
![]()
在1946年,东北部队的重点就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城市的干部都到基层开展工作,发展根据地建设,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以及后方加快剿匪进度。最终到1947年春敌我双方的态势发生转变。
北满如:黑龙江、松江、合江等地区匪患肃清,地方群众发动起来,后方已经非常稳定了。前线粉碎敌人正规部队多次进攻,消灭敌人不少有生力量。整体来说从被动转为主动。此时,部队没有后顾之忧,集中力量对付前线敌人,这就需要能打仗的指挥员,对大型攻坚作战,大兵团作战,李天佑更能胜任。
在李天佑担任后,夏季攻势就开始了,四平攻坚战也在他的领导下打响了。
可以说万毅的职务,一开始是各级形势的发展而改变,原本让调后方工作,在他的坚持下才改为政委。1948年3月,万毅调离1纵后,梁必业担任政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