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宁夏小伙在中蒙边境出差时用150元买下一块“人面石”,没想到4年后经过鉴定,竟然有人用9600万收购......
赵立云这人爱好不多,但却十分喜欢捡石头,早在90年代初就有迹象了,单位的同事都知道,赵立云下班不去打牌喝酒,总喜欢顺着黄河边上的石滩走来走去,裤腿一卷,鞋一脱,蹲在水里半天不出来。
1997,赵立云因为工作原因来了一趟中蒙边境,来到这里,他除了工作,还要去“淘宝”,要是真发现什么奇石那就这一趟来的就太值了。
那条路很长,一路风沙大得厉害,大家坐在吉普车里,嘴里全是沙砾的咸味,同行的老王掏出一块拳头大的石头,随手一递,说:“赵哥,你瞅瞅这玩意儿,像不像个人脸?”
那真是一张脸,石头泛着淡红色,眉毛、眼睛、鼻子都清清楚楚,连嘴角的纹路都像极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
赵立云盯着那块石头,越看越觉得心里发热,忍不住开口问:“老王,这块要多少钱,你开个价。”
老王抬了抬下巴,笑得随意:“你喜欢就拿去,随便意思一下就行。”赵立云摸了摸口袋,把攒了好几个月的150块钱递过去。
那会儿,谁家拿出150块买个石头,多少都让人觉得有点“犯傻”,老王开完玩笑,说什么要是石头不合心意,随时退回来也没事。
石头到家那天,赵立云像抱个孩子一样捧着,先用清水细细冲了几遍,边洗边看,手指头抠着那些像是皱纹的沟壑。
擦干后他又给石头找了个合适的地儿,专门动手锯了一块木座,摆在客厅一角。
媳妇一边拖地一边嘀咕:“你这钱花的,买这么个疙瘩,放哪儿都不顺眼。”赵立云不吭气,晚上回家就坐在石头前面琢磨。
时间一长,他还给这石头起了名,叫“岁月”,每个人都笑他,赵立云也不恼,嘴角总是挂着点笑,说:“这点钱没啥,能遇上就是缘分。”
慢慢地,这块“人面石”在圈子里出了名,来串门的石友看了都啧啧称奇,有人忍不住劝:“赵哥,这东西遇见就得见好就收,别真等砸手里。”
赵立云总是摆手:“钱能再挣,这种石头一辈子能见几回?”转眼到了2001年春天,赵立云拎着“岁月”去了北京的奇石展。
那场面比集市还热闹,外地口音混着本地话,人人手里都抱着大大小小的石头。
赵立云把“岁月”小心翼翼地放在展桌上,自己站在旁边,时不时用袖子擦两下石头,生怕落上灰尘。
赵立云只是笑笑,没说话,手却始终没离开那块石头,像是怕它突然飞了似的。
有个北京来的大爷,穿着考究,围着石头看了好几圈,突然问赵立云:“小伙子,这石头给你多少钱你舍得卖?”赵立云笑了笑,说:“多少都舍不得。”
展会的第三天,几位专家坐在一起鉴定,赵立云站在一旁,手都捏出汗来了。
专家们一边翻看资料,一边用放大镜仔细端详,最后一致认定,这是一块天然玛瑙奇石,是两亿年前火山运动和风沙雕刻的结果。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说,这石头的艺术价值可以估到9600万,展会现场一下子炸锅了,媒体记者一堆围了上来,赵立云一时成了“名人”。
消息传回银川后,亲戚朋友都跑来问他:“你真的不打算卖啊,9600万呢!”
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要是我,房子车子都换了!”可赵立云始终摇头:“我喜欢的是它不像钱,像命。”
接下来几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找赵立云谈,他家门口没少被“石友”堵着,有人直接提着皮箱上门,说愿意当场付现;还有外地的老板,开口就说:“赵先生,您要是愿意,我可以先付一半订金。”
赵立云每次都婉拒了,他把石头锁在柜子里,但每天晚上都会拿出来看看,有时候还跟石头说话:“你说,咱俩是不是有缘?”
亲戚都劝他:“你把石头卖了,日子就好过了。”可他总是说:“有些东西,值不值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不认这个缘分。”
“岁月”奇石后来成了圈子里的传奇,每年都有不少石友专程来银川拜访他,甚至有人带着家里孩子来“沾沾福气”。
赵立云也不藏着掖着,总是热情地接待大家,他说:“石头就是让人欣赏的,不能老锁起来。”
很多人都觉得赵立云傻,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块“岁月”石,陪着他走过了最难的几年,见证了他人生的起伏。
每当他看着石头上的“皱纹”,就觉得像极了自己的母亲,饱经风霜却依然温柔,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对于他来说,选择让“岁月”留下来也许也是对的,况且,很多人要是真有这样的宝贝,说不定也不舍得卖,要留下来当传家宝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