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深度分享
AM易道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这个项目,表面上看是两个德国学生的毕业设计,但它触碰到的技术命题,可能会影响整个增材制造行业的应用方向。
![]()
来自德国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的Louisa Graupe和Julika Schwarz带来了一个叫Water from Air的3D打印原型设备。
这个看起来像水壶的玩意儿,号称每天能从空气中打印出1.6加仑(约6升)的饮用水。
更关键的是,她们说设备的主体结构完全是3D打印的,而且内置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还能同时去除污染物。
在AM易道看来,这个项目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本身能否立刻量产,而在于它为我们这个行业抛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问题:
我们如何将实验室里能够在10%湿度下就能吸水的神奇MOFs粉末,通过增材制造这个灵活的工具,转化成解决人类实际问题的硬件?
![]()
MOFs:为什么是大气取水的理想材料
先说说MOFs为什么这么厉害。
金属有机框架是一类孔隙率极高、比表面积可达7000平方米每克的多孔晶体材料。
打个比方,一克MOF材料展开后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但真正让MOFs成为大气取水明星的,是它们独特的S型吸附曲线。
传统的硅胶需要较高湿度才能吸水,沸石虽然在低湿度下也能工作,但要150°C以上才能把水放出来,能耗太高。
MOF-801这样的材料只需要在环境温度(25°C)和轻微加热(45-65°C)之间切换,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吸附-解吸循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用太阳能这种低品位热源来驱动整个系统。
2017年,Yaghi团队首次展示了使用MOF-801的大气取水设备,在20%相对湿度下实现了每公斤MOF每天0.24升的产水量。
而现在,最新的Ni2Cl2(BTDD)材料已经可以实现每天3.5升每公斤MOF的产水量,性能提升了14倍。
![]()
3D打印在这里解决了什么问题?
MOFs材料通常是粉末状的。
你要把它做成某种层状的床来使用,但如果床层太厚,空气很难快速渗透;
加热解吸时,热量也很难均匀传递。这就是传热传质的瓶颈。
3D打印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增材制造,特别是光固化或选择性激光烧结等高精度技术,可以制造出极其复杂的多孔支架或微流道结构。
这种结构极大增加了MOFs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薄壁、通透的设计让热量能迅速穿透。
![]()
但这里有个技术难题:你不能简单地把MOFs粉末和塑料混在一起打印。
如果直接将MOFs与ABS等热塑性塑料混合进行FDM打印,聚合物会像保鲜膜一样把MOFs的微孔全部封死。
3D打印的四条技术路径
根据AM易道的技术调研,目前行业内探索3D打印MOFs主要有这么几条路:
第一是浆料挤出。
把MOFs粉末和少量粘合剂混合成高粘度墨水,通过微型喷嘴直接打印,最后烧结固化。
这种方法MOF负载量最高,但设备和工艺要求特殊。
![]()
第二是光固化路线。
将MOFs纳米颗粒分散在光敏树脂中。比如将HKUST-1纳米颗粒分散在含有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的树脂中,用DLP打印机制造复合材料。
但MOFs会散射紫外光,影响固化深度。
![]()
第三是原位生长。
先打印一个聚合物支架,然后把它浸泡在MOFs的前驱体溶液中,让MOFs晶体直接在支架表面生长。
这样MOFs的孔隙完全暴露,活性最高。
![]()
第四是复合长丝。
美国NIST的研究表明,ZIF-8/ABS复合材料在3D打印后仍能保持MOF的气体吸附特性,虽然性能有所下降,但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已经够用。
![]()
还有粉末床(SLS/BinderJetting),我们认为理论上可行,但将MOFs粉末与聚合物粉末(如PA12)混合进行烧结,同样面临孔隙堵塞和界面结合力的问题。
本文案例用的是哪条技术工艺路线?
根据官方给出的宣传图,我们推测她们很可能采用了光固化结合复合长丝FDM打印。
![]()
![]()
无论她们用了哪种,这都表明,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壁垒似乎不在于那个法外形设计,而在于MOF-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增材制造工艺的匹配。
产能悖论:1.6加仑/天与2小时循环的工程可行性
聊完理论,咱们来算笔账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
总产能:1.6加仑(约6升)/天。
单次循环:2小时,产水17液盎司(约0.5升)。
这两个数字一除,我们可以算出:设备每天需要运行12次循环。
2小时一个循环(包括吸附和解吸)!
在被动式系统中,一个循环通常需要24小时。
即使主动式系统,2小时也算非常快了。
这意味着设备需要强制通风和主动加热,与"便携、灵活"的定位有些矛盾。
WaterfromAir的原型机提到了一个操作:(顶盖)关闭后,设备开始升温,触发冷凝过程。
![]()
我们再来看1.6加仑(6升)这个数字。
目前学术界顶尖的MOFAWH原型机,其产水率(LPD,Litersperday)通常是按每公斤MOF材料来计算的。
顶尖的材料在理想条件下(比如主动循环),也许能做到3-5L左右。
如果要达到6升/天的产量,这个小小的便携设备里,至少要填充1-2公斤的MOFs粉末。
这对于一个便携式设备来说,重量和成本都不低。
![]()
因此,一个更合理的推测是:Graupe和Schwarz展示的1.6加仑,是一个理论峰值或理想工况下的推算值(比如在高湿度环境下、24小时不间断主动循环)。
这更像是一个设计目标,而非当前原型的稳定实测数据。
正如Schwarz本人回应的:材料仍处于研究阶段。
去中心化制造与滤水的终极拷问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
Graupe和Schwarz的思路很清晰:
她们的目标是通过一个用户友好、自给自足的产品设计,来展示这种新型材料(MOF)的潜力。
她们的动机是解决全球水资源不平等问题。
![]()
这里面最颠覆性的,官方提到:
由于设计文件是数字存储的,世界各地的社区可以在本地打印他们自己的设备,无需集中的分销系统。
这指向了去中心化制造或分布式制造的终极图景。
在传统模式下,一个AWH设备需要开模、建厂、量产、铺设全球供应链。
而在这个新模式下,3D打印彻底重塑了价值链。
设备的主体(外壳、支架、结构件)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拥有3D打印机的地方按需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和固定资产投入。
![]()
当然,核心的耗材,即MOFs材料或MOF复合线材/树脂——很可能还是需要集中生产和配送的。
但这已经从卖重资产设备转变成了卖高附加值耗材(或材料包)的轻资产模式。
这对于快速响应偏远地区或灾害地区的水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商业化天花板
![]()
IDTechEx预测,MOFs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增长30倍,到2034年达到6.85亿美元。
![]()
一个名为Atoco公司已经在内华达州展示,一个5米×5米的中型大气取水站每天可以产生3000升水。
顺便提一嘴,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著名的Yaghi教授,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对3D打印行业来说,我们认为机会不仅在于制造设备本身,更在于开发MOF复合材料的打印工艺。
谁能率先解决MOFs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问题,谁就能在这个新兴市场占据先机。
除了大气取水,MOFs在碳捕获、HVAC系统、化学分离等领域的应用都需要复杂的三维结构。
还记得我们在访谈中,业界知名投资人提到的比表面积问题吗?
这些都是增材制造的天然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Water from Air项目,敏锐地抓住了三个时代的脉搏:
全球水危机、先进材料MOFs和增材制造。
它在工程上提出的(1.6加仑/天+2小时循环)的性能指标,是设备小型化、高效化的终极目标。
项目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本身是否能立刻上市,我们认为,在于它向材料科学界、增材制造界和投融资界提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命题:
我们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神奇大气取水的核心材料(MOFs),通过增材制造这个灵活的工具,转化成解决人类实际问题的、可负担的、可分布式的水资源解决方案?
这个原型机,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份答卷。
AM易道期待更多的中国答案。
关注AM易道,读懂3D打印的变化之道。
A
MYD.C
N
您可以在网页上读到公测版AM易道了!早期注册用户和私信提交bug者会有隐藏福利!
招聘全职编辑:5年以上3D打印行业经验,不限专业方向。期待与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创作兴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内容。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详聊。
深度内容投稿:
欢迎向AM易道投稿,欢迎关于3D打印的深度原创内容,
有意者请加yihanzhong详聊。
企业合伙计划:
读者加群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读者交流群(备注加群),获取原始信源链接或不便发表内容,并与AM易道同频读者共同探讨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议读者星标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AM易道更新。
郑重免责声明:AM易道图片视频来自于网络,仅作为辅助阅读之用途,无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本文图片版权归版权方所有,AM易道水印为自动添加,辅助阅读,不代表对该图片拥有版权,如需使用图片,请自行咨询版权相关方。AM易道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