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10月31日,在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共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市民共建共享”分论坛上,意大利中央文物修复院石质文物修复研究负责人费代丽卡·贾科米尼发表了“四川石窟保护与意大利方法论”为题的演讲,介绍了中意双方在四川石窟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分享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方法论,为四川石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
费代丽卡·贾科米尼
费代丽卡·贾科米尼在演讲中回顾,自2023年与四川省级文物保护机构签署协议以来,双方围绕乐山大佛、三星堆遗址等标志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一合作框架下,不仅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还得到了包括意大利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四川本地文博单位的共同支持,并设立了聚焦“四川砂岩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的博士生项目。
![]()
费代丽卡·贾科米尼
目前,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费代丽卡·贾科米尼介绍,意大利实验室已对来自广元、皮洛、乐山等四川代表性石窟点的砂岩样本进行了系统性的物理与化学测试。同时,博士生团队获准在乐山大佛、资阳等现场开展试点修复与监测工作。他们运用红外摄像、3D建模等先进技术,精准分析水害对石窟的侵蚀路径与影响,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石窟病害信息系统。
费代丽卡·贾科米尼重点阐释了意大利文物修复的核心方法论。她提到,在任何修复启动前,都会进行“遗产本体认知”,包括历史研究、以往修复措施、保存现状、构成材料、施工技术、测量记录和环境背景。
演讲中,她以帕多瓦教堂壁画和巴贝里尼庄园喷泉雕塑的修复为例,说明了尊重文物生命历程中所有历史信息的重要性。她认为,“修复+定期维护”的模式,对于应对四川石窟所处的复杂环境挑战、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