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子没了,新房却被法院查封,无法网签,开发商不给退房、也不给换房,法院不给解封、住建局管不了——这是青岛一位购房者“以旧换新”的真实遭遇。
1、
以旧换新的“绿地噩梦”
去年11月,一位购房者选择参与当时备受关注的住房以旧换新,他用自己名下的旧房子作价抵扣,置换一套城阳绿地国科兰亭郡新房。按理说这是个双赢的选择:既能卖掉难以出手的旧房,又能住上梦寐以求的新居。
![]()
▲绿地国科兰亭郡
事情的进展起初还算顺利。购房者缴纳认筹金,开发商也为他的旧房找到了买方(工抵单位)。三方顺利签署了以旧换新协议,旧房成功抵付了新房的首付款。开发商办完内部手续,通知购房者前来网签。但这时出现了戏剧性转变,这位购房者认购的房源,竟然被城阳法院查封了!原因竟然是开发商绿地与总包单位荣华建设,存在着工程款纠纷。
如今,购房者不仅没拿到新房,旧房子也没了。开发商对此毫无办法,多次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申请都被驳回,理由是总包单位坚决不同意解封。购房者陷入两难境地:换房?开发商称所有房源都被法院查封,没得可换;退钱?开发商更是明确表示分文不退。
城阳区住建局对购房者答复称:
因该问题涉及到司法查封问题,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无权强行干涉,建议您通过司法途径维护个人权益。关于换房问题开发企业表示其全部房源均被法院查封,已无可更换房源。关于退房问题,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多次沟通开发企业,开发企业均明确表示不予退房退款。房屋买卖或退房退款问题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明确约定,该问题属于合同争议,不在住建部门的行政职权范围内,行政部门无法干预,建议您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问题是,对一个普通的购房者来说,打官司不仅耗时耗力,还要承担不菲的诉讼费用。
2、
1200 套目标能成吗?
青岛住建局推出的住房以旧换新,5月初政策刚上线时,青岛楼市确实热闹了一阵。当初方案挺诱人:计划收购1200套,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或长租房,每套给收购主体3万补助,贷款还有5年贴息,旧房价格由3家机构评估取中间值……听起来既靠谱又贴心。据官方的报道,短短半个多月,4500多套旧房涌进申请平台。当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好像青岛楼市马上要迎来春天。
![]()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政策推行已近半年,官方报道只有7月西海岸那1单以旧换新首签,再也没见公布已成交的案例数量。
近日,青岛住建局领导参与问政栏目时,有市民提问:以旧换新开展半年了,听说几乎没有落地的,1200套能完成吗?但相关领导并未回应这一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真正落地成交的寥寥无几。申请的人多,完成的少,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深思。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3、
一场华丽的“政策秀”?
青岛的住房以旧换新政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的(政绩工程),一种是开发商主导的(清库存套路)。但这两种模式,现在看起来都不太靠谱。
政府主导的以旧换新,政策制定得挺完善,从申请流程到补贴标准,从评估机制到监管措施,该有的都有了,当初还搞了12家实施主体的“2+10”模式,但执行起来似乎就变了味。有业内人吐槽,这更像给上面交差的 “面子工程”,看着花哨,实则没解决真正问题。
![]()
▲绿地国科兰亭郡的开发商,是实施主体之一
开发商主导的模式,更让人下头。有的开发商借着以旧换新的名义,实际上是在搞变相降价;有的则是用这个政策来吸引客户,大部分参与以旧换新的新房,都是卖不动的 “边角料”——要么位置偏僻,要么楼层不好、户型奇葩,要么像绿地国科兰亭郡这种,房子质量问题频发,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正常销售都困难,只好打着以旧换新的旗号,来忽悠不明真相的购房者。
![]()
▲绿地国科兰亭郡
现在的情况是,这个以旧换新政策,凉得比预想中要快,在市场上基本已经销声匿迹了,购房者对这个政策早已不抱什么幻想了——还不如自己找中介卖老房子、再去买新房。
其实,这场惠民的住房以旧换新政策,本该可以帮到更多的人——如果官方能适当放宽房龄限制,如果政策能执行到位,如果实施主体能提高效率,如果开发商能少点套路,如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