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 考
新共识、新药物、新策略,一文总结
撰文丨常怡勇
引言:
“医生,我这两个脚底板,像踩着火烧的炭,又像有无数根针在扎,晚上盖个被子都疼得钻心,根本睡不着……”
在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乃至全科的诊室里,有这样主诉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其背后,往往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在作祟。
2025年10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联合制定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份共识整合了最新循证证据,特别是中国人群数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清晰的针对性用药“路线图”。
本文将提炼共识核心,重点解析三大关键更新,并辅以临床实战流程图,助你快速掌握要点,提升诊疗效率。
一、共识核心,把握PDPN治疗的三个基石
1.目标不止于止痛: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在有效控疼痛的基础上,促进神经修复,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并减少不良事件与医疗负担。
2.原则上强调个体化用药:治疗必须个体化,鼓励联合用药,确保用足疗程,并始终将严格的血糖管理作为所有治疗的基石。同时,需排查并治疗其他可能导致神经病变的病因,如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推荐立足循证证据:共识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使推荐意见科学透明,便于临床决策时权衡利弊。
二、三大更新亮点,改变临床实践
本次共识的关键进展,集中体现在药物家族的更新与治疗策略的优化。
更新一:钙通道调节剂迎来“新成员”,国产新药登场
更新前:传统一线药物是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
更新后:上述两药迎来新挑战。共识新增两款新一代药物:美洛加巴林和我国自主研发的苯磺酸克利加巴林(以下简称“克利加巴林”)。两药的共性是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美洛加巴林:作为第三代药物,它能更好地平衡疗效与安全性。中国三期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降低患者平均每日疼痛评分。
克利加巴林:这是我国首个获批PDPN适应症的同类国产创新药物。其靶点结合力远超普瑞巴林,意味着起效可能更快、作用更强。关键优势在于安全窗口大,可直接以有效剂量(20mg,每日2次)起始,对于疗效不佳且耐受良好的患者,可增至40mg每日2次,对高龄或病程长者尤其适用。
临床意义:为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克利加巴林的出现,在提升疗效的同时,也可能改善药物可及性与治疗经济性。
更新二:外用药地位提升,联合治疗成利器
更新前:外用药物如利多卡因贴膏多被视为辅助或二线选择,地位边缘。
更新后:共识将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的证据等级定为高,推荐强度强,并明确建议与普瑞巴林联合应用,认为二者联用可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耐受。
临床意义:对于疼痛部位局限(如双足)或无法耐受口服药全身副作用的患者,利多卡因贴膏提供了卓越的局部镇痛方案。口服+外用的联合策略,实现了中枢与外周的双重镇痛,是优化治疗的智慧之举。
更新三:传统药物角色明晰,安全底线再强化
➤ 1.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观点: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但强调需谨慎使用。共识肯定其镇痛效果,但警示注意其不良反应风险。
临床意义:虽有效且经济,但其抗胆碱能副作用和心脏毒性风险,使其在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受限。使用时必须评估心血管状况,并充分告知患者风险。
➤2.阿片类药物(曲马多、羟考酮)
观点:证据等级中/高,推荐强度强,但设有最严格前提。共识明确指出“不推荐常规应用”。
临床意义:重申了其在慢性非癌痛中的“最后防线”地位。对于需长期管理的PDPN,成瘾、耐受等风险远超潜在获益,临床医生处方时应极度审慎。
三、临床实战:PDPN药物治疗路径与药物选择
在PDPN药物治疗更新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共识的推荐意见和证据等级,将常用药物归纳总结为下表,以便您在临床中快速选择。
PDPN治疗药物分级推荐一览表
![]()
注:
1.起始治疗:优先从一线选择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合并症、经济状况、药物可及性)选择一种药物。
2.优化治疗:若单药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可换用另一种一线药物,或采用一线药物之间的联合(如普瑞巴林+度洛西汀,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或联合外用药物(如普瑞巴林+利多卡因贴膏)。
3.备选与最后手段:在上述策略无效时,经充分评估,可考虑二线药物。阿片类药物应严格作为三线或最后的选择,并建议在此时启动多学科会诊或转诊至疼痛科。
4.尽管加巴喷丁在药理分类上属于一线药物同类的“钙通道调节剂”,但基于其较弱的推荐强度、未被正式批准的适应证和药代动力学劣势,在临床决策的优先级别上,它应排在普瑞巴林、度洛西汀以及两款新药之后,作为二线治疗或备选方案。
这份清晰的表格结合上方的流程图,可为你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本共识提供最强有力的工具性支持。
四、案例分享: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案例:
张先生,72岁,2型糖尿病史15年。主因“双足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半年,加重1月”就诊。查体见双足痛觉过敏,10克尼龙丝检查提示双足保护性感觉减退(这是足溃疡的高危信号)。既往有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约45 ml/min)。
诊疗思路:
诊断:明确为PDPN。
选药考量:患者高龄、合并肾功能不全。传统普瑞巴林需根据肌酐清除率减量,而克利加巴林说明书中对中度肾功能不全的剂量调整(减半至20mg/日)更为便捷。
治疗方案:
起始克利加巴林 10mg,每日2次。
针对剧烈的足底疼痛,联合使用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每晚贴敷,每日不超过12小时。
随访:2周后复诊,患者疼痛评分下降超50%,夜眠改善,未诉明显头晕、嗜睡。
案例启示:
本例展示了在新共识指导下,巧妙利用新药特点(克利加巴林),并贯彻联合治疗策略(+利多卡因贴膏),为合并症复杂的患者制定出了个体化、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总结
2025版《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是一部立足临床、面向实践的实用指南。它不仅巩固了经典药物的地位,更引入了美洛加巴林、克利加巴林等新锐药物,重塑了外用药物和联合治疗的价值,并再次明确了阿片类药物的安全边界。
熟练掌握这份共识,会让我们能更自信、更规范地应对PDPN这一临床难题,切实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5, 31(10): 721-732.
责任编辑丨蕾蕾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