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在上海,居民“家门口”的社区综合健康服务能级持续提升。记者今天(10月31日)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本市已建成153家社区康复中心、158家社区护理中心,并建成首批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社区康复、护理、门诊手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卫健委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
基本医疗、康复、护理是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康复、护理服务和清创缝合等适宜门诊小手术服务,是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的主要着力点。2025年,市卫生健康委打造一批社区康复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社区门诊手术室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方面,建成后的康复中心设置了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组成的康复服务团队,以门诊、住院康复为基础,结合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和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将康复服务逐步延伸至站点、居家、养老机构等,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相衔接的具有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体系。
走进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大厅分为物理治疗区、智能康复治疗区、运动大厅以及言语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高频治疗室。这里已建成“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竺琼称,对接“一老一小”的特色康复需求,中心还新增了心肺康复、运动康复等项目。2025年1-9月康复服务人次43359,同比增长28.83%。
“在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项目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各社区加强服务内涵建设,发展儿童康复、卒中后康复、残疾人康复和心脏、呼吸、盆底等特色康复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市卫健委基层处副处长王冬介绍。
在社区护理中心建设方面,建成的社区护理中心全部开通护理专科门诊,在提供皮肤护理、排泄护理、营养护理等8类26项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提供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静脉导管维护、伤口、造口、中医、安宁疗护、糖尿病、腹膜透析、母婴健康、心理护理等专科和特色护理服务,形成了“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特色护理”的服务体系。
在社区门诊手术室建设方面,市卫健委出台《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指引》,建成的社区门诊手术室平均每家配置了2名外科医生和至少1名具有手术室胜任能力的护士。此外,这些社区与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上级医院外科医生下沉带教,不断增强社区手术能力,拓展手术项目。
目前,社区门诊手术室可为居民提供清创缝合、拔甲、浅表肿物切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等基本门诊手术项目。
社区康复、护理、门诊手术服务能级不断增强,是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也代表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伴随居民需求的深化,未来,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还将因地制宜,衔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用“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托起更多居民的健康获得感。
原标题:《上海首批建成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清创缝合、拔甲等不用跑“大三甲”》
栏目主编:樊丽萍
本文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