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刚回国就公布好消息,宣布中国将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这下美国农民终于得救了?
![]()
(贝森特在电视节目中志得意满)
据俄罗斯卫星网10月31日报道,刚刚随特朗普回国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透露,中国将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在白宫的宣传中,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俨然成为了特朗普的“重大胜利”,然而美国人却普遍不买账,质疑特朗普政府“搞砸了一切”。
众所周知,在美方率先挑起中美贸易战之后,中方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立即采取强硬手段进行反制,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就是中方打出了一张牌,让高度依赖中国订单的美国农民叫苦不迭,海量大豆堆满仓库卖不出去,大批农场濒临破产。
![]()
(美国大豆高度依赖中国采购)
到今年年初,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已经被巴西碾压,仅为6亿美元出头,创下多年新低,近期更是直接归零。如今,中国宣布重新采购美国大豆,确实给濒临崩溃的美国中西部农民带来一丝希望,但这1200万吨并不是无条件的“救命粮”,而是中方在中美博弈中的一次“战术调整”,中美贸易能否恢复,还要看美方是否信守承诺。
![]()
(特朗普和贝森特)
据悉,在釜山会谈中,中美达成了一年期的贸易协议,美方同意取消10%的芬太尼税,中方则暂停部分稀土出口管制,并恢复部分农产品采购。看似平衡的交换,实则是中国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美方的让步。这份协议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美国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中国展示了主动权:是中国决定“买多少”、“买多久”,可以说,中国能决定何时缓和局势或何时反击。
美国民主党领袖舒默的反应道出了真相。他痛批特朗普“向中国低头”,指出中国虽然承诺采购大豆,但总量仍低于贸易战前水平,“这对美国农民来说怎么能算胜利?”
他还讽刺道,特朗普一边自称赢得贸易战,一边在现实中拱手交出了筹码,从大豆到芯片,从关税到稀土,处处被动。在美国反对派的眼里,中国的采购并不是对美国让步,而是利用贸易作为外交杠杆,既缓解双边紧张关系,又在关键时刻打出“政治牌”,对特朗普巧妙施压。
![]()
(运输大豆的船只)
从战略角度看,中国大豆采购并非缺乏替代选项。过去几年,中国通过扩大南美供应链、加大国内种植、发展替代饲料原料,早已不再依赖美国。如今重启美豆采购,不过是根据市场和外交需要作出的灵活调整。换句话说,中国买不买美国大豆,是政治手段,不是经济必需。今天买,是为了展示诚意和换取时间;明天停,也能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反制美国的挑衅。
而在稀土问题上,这种“战略主导”体现得更为明显。稀土是芯片、先进武器、电动车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原材料,美国再怎么自诩高科技强国,也绕不开中国的供应链。中方暂停管制,是释放善意;恢复管制,则足以让美企和国防工业陷入混乱。大豆是美国农民的命脉,稀土是美国工业的命门,中方以“软硬结合”的方式,在两条战线上都握住了谈判主动权。
![]()
(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
因此,这次所谓的“1200万吨订单”,本质上是中国在贸易战博弈中的一次“收拳”。它让美国农民暂时喘口气,也让特朗普政府看似挽回颜面,但实质上,中方收拳不假,但却能随时发动更有力的一击。美国农民暂时“得救”了,但救他们的不是特朗普,而是中国的善意,假如特朗普政府不明白这一点,再次对中方发起挑衅,那么中方随时可以奉陪到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