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美国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又官宣了新动作,把利率下调25个基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了。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通常央行降息都是为了稳经济,但这次美国的情况有点特殊,甚至可以说有点“拧巴”,通胀率还卡在2.9%,离美联储2%的目标线还差着一截,而就业市场凉得越来越明显,像亚马逊、福特这些大公司,最近都在密集裁员。
业内把这次降息叫“防御性降息”,可它到底在平衡哪些风险?更关键的是,眼看就要到12月了,美联储还会接着下调利率吗?
![]()
一、降息不是“刺激”是“救火”?
其实这次降息,更像美联储“被逼到份上的选择”,核心矛盾就一个,就业得保,但通胀也不敢随便放。
9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只有8.1万人,这个数看着抽象,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它不仅比年中每月超15万人的平均水平少了近一半,更是近期以来的次低纪录。
更让人揪心的是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升到4.4%,这可是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
![]()
亚马逊一口气裁了1.4万人,而且裁员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和零售业务线,这俩板块之前都是扩招的主力,现在突然收缩,其实就是企业对经济预期变谨慎了。
福特也没闲着,砍掉了北美地区3500个燃油车岗位,说是配合新能源转型,但本质上也是在控制成本。
就连甲骨文、麦当劳这些不同行业的公司,最近也都在搞成本收缩,裁员的裁员、砍预算的砍预算,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来,就业市场的压力是真不小。
![]()
但问题紧跟着就来了,通胀这边根本没法松劲,现在2.9%的通胀率,看着比2023年那波超4%的高点降了些,可离美联储2%的目标还是没达标。
这里得跟大家说个关键指标,核心PCE,就是剔除了油价、食品这些价格波动大的部分,更能反映真实通胀情况,现在这个数也没到目标。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是为了保就业赶紧降息,现在能源和服务类消费价格还在涨,很可能让刚压下去的通胀又反弹回来。
![]()
可要是为了控通胀不降息,本来就疲软的就业市场说不定会彻底崩掉,到时候消费信心一垮,经济更难稳住。
更让人头疼的是,美联储这次做决策的时候,其实是“摸着黑走”,之前美国政府关门,直接导致劳工部的非农就业报告、商务部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这些关键数据都停更了。
这些数据本来是美联储判断经济走势的“导航”,现在导航没了,相当于没看全“路况”就踩了刹车,这无疑又给政策加了一层不确定性。
![]()
二、美联储内部与外界的判断博弈
这次降息投票结果是10票支持、2票反对,看着是“多数通过”,但其实藏着美联储内部少见的分歧,而且这种分歧跟市场之前的预判还不太一样。
其实开会前,市场早就把调子定得差不多了,看CMEFedWatchTool的数据就知道,这是个靠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算概率的工具,当时显示市场押注“降息25基点”的概率已经超90%,基本就是铁板钉钉的事。
可美联储内部却分成了两派,意见差得特别远,一派是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特,他觉得根本没必要降息。
![]()
理由很实在:现在核心消费需求还在撑着经济,没到“必须进一步宽松”的地步,要是贸然降息,之前好不容易压下去的通胀很可能又反弹,到时候更难收拾,所以他坚持要维持现有利率。
另一派则是特朗普任命的联储官员史蒂芬米兰,他的想法完全相反,觉得这次降得还不够,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
他觉得美联储之前的政策太“慢”也太“保守”,现在就业市场都这样了,得用更有力的宽松政策,才能对冲就业下滑的风险。
![]()
这两派的矛盾,说透了就是“防通胀”和“防滞胀”的路线之争:一边怕“降多了让通胀抬头”,另一边怕“降少了让就业崩盘”。
鲍威尔在记者会上也没绕弯子,直接说“现在没有任何无风险的政策路径”,意思就是怎么选都有风险,只能在两者之间权衡着来,没有完美答案。
不光美联储内部有分歧,外界的判断也没统一。
![]()
芝加哥大学最近刚出了份《首席经济学家调查报告》,里面显示超60%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都觉得,未来6个月美国失业率还会接着涨,其中大概20%的人甚至预判失业率可能突破4.6%,只有不到30%的人觉得就业市场能维持现状。
这种分歧自然也延伸到了对12月的预判上,现在市场测算,觉得美联储12月“再降25基点”的概率是55%,“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是45%,两者差距就10个百分点,谁也不敢打包票接下来会怎么样。
![]()
三、12月降息悬念
其实想知道12月美联储会不会降息,不用猜来猜去,看两组数据就行,鲍威尔在记者会上也明说了,“没预设任何结论,最后全看数据说话”。
如果接下来公布的非农就业人数还是低于10万人,失业率也接着往上走,那美联储接着宽松的可能性就会变大;第二组是通胀数据,要是CPI能往2%的目标靠,物价走势稳住了,没再出现反弹迹象,那也会给12月降息铺路。
反过来想,如果通胀突然反弹了,比如国际油价涨得厉害,直接带动物价往上走,或者消费数据意外变好,像零售销售、个人消费支出这些指标超预期,那美联储大概率会停一停,先观察一阵子,不会急着再降息。
![]()
这次25个基点的降息,不是美联储“全面转向宽松”的开始,而是一次“最小代价的防御操作”。
鲍威尔的思路其实很清晰:用最小幅度的调整,既给市场释放“稳就业”的信号,安抚大家的担心,又不至于让通胀有反弹的空间。
就像《华尔街日报》评论的那样,现在美联储就像“在没有地图的加时赛里往前走”,既不敢猛踩油门,也不敢完全松刹车,只能一点点摸索着来。
![]()
说实话,对咱们普通读者来说,不用死抠那些专业术语,记住一句话就行,美联储现在每一步操作,都是在“两害里选轻的”。
接下来只要盯着就业和通胀这两个信号,就能大概摸准美国经济下一步的方向,毕竟现在没有完美的政策选择,所有决策都是“矮子里拔将军”,选相对不那么糟的那个而已。
而且不管12月降不降,这次降息已经说明,美国经济现在正处在“就业与通胀的平衡木”上,每一步都得走得特别小心,这一点其实比降息本身更值得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