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房像赶集,现在买菜都要比价;有工作的不敢摸鱼,没工作的投遍简历”——这届老百姓的焦虑,被经济学家王德培一语点破:中国正处于“急剧大洗牌”阶段,从工厂到职场,一场看不见的“大换血”已全面展开。
![]()
多周期“撞车”:经济转型的阵痛有多痛?
这场洗牌的根源,是多重经济周期的集中“拐弯”。猪周期、产能周期、科技周期、房地产周期同时见顶,就像多车道高速同时变向,震荡在所难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跟不上GDP增速,“钱不够花”成了多数人的直观感受。
王德培直言:“这不是单个行业的问题,是整个结构的重塑。”房地产五十年增长周期进入平台期,工业产能降温导致工厂“有单不敢接”,而发力的科技周期短期内还填不上传统产业的空缺。比起2008年靠出口、基建就能回暖,如今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均承压,熬过去远没那么简单。
行业内卷实录:汽车业的“生死淘汰赛”
制造业的内卷最具代表性,汽车行业首当其冲。新能源车看似风光,实则产能严重过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400多家车企总产能超3500万辆,远超市场需求。比亚迪一家吞下35%市场份额,中小车企只能“陪跑”。
2024年上半年,天眼查数据显示汽车相关企业注销量同比增两位数,裁员潮从工人蔓延到研发、销售岗。“不是车不好,是大家兜里没钱”成了从业者的无奈感叹。这并非个例,不少制造业企业为抢单亏本销售,却终究逃不过“卷死同行、难救自己”的困局。
破局之路:出海突围与风险并存
面对内卷,“出海”成了企业的重要选择。越南吸引中资增速达38.6%,印尼高铁带动产业链布局,“Made in China”正转向“Made with China”。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本土化率超80%,既规避贸易壁垒又贴近市场,成为出海标杆。
但出海从非坦途:缅甸政局突变让中资受损,柬埔寨用工成本5年翻倍还频现劳资纠纷。商务部提醒,企业需“全球化布局,本地化运营”,王德培也强调:“出海是长期战略,不是短期避难。”
普通人的生存法则:升级“技能系统”
洗牌不只针对企业,更是个人的“压力测试”。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训练师、碳中和管理员等新职业需求暴增300%,“会用新工具”比“学历硬”更关键——数据分析、AI应用、跨界协作成了职场刚需。
城市格局也在重塑,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12%,成为年轻人就业新高地。国家政策也在托底,“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75%,靠技术硬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更易站稳脚跟。
结语:洗牌不是终点,是重启机会
王德培的“大洗牌”预警,不是悲观判断而是清醒提醒。汽车业的淘汰是产能优化,出海的波折是成长必经,新职业的崛起是时代馈赠。经济从“拼规模”转向“拼质量”,个人从“靠稳定”转向“靠能力”,这才是洗牌的核心逻辑。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难与机,与其焦虑不如主动升级:企业深耕技术或精准出海,个人打磨新技能或拥抱新兴城市。毕竟,洗牌从来不是清场,而是给敢变、愿学的人,重新发牌的机会。你在这场洗牌中,找到了自己的破局方向吗?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