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10月31日 14:18上海
![]()
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底下,有个老乡的跟帖,直接给我看愣了。
他说:“作者还真是自作多情了,不是每个人都想融入上海的,我一点也不想融入,只想赚上海的钱回老家生活,顺便拯救一下上海人。”
好家伙,这话说的,又冲又实在,他自己觉得自己说得一本正经,可是在我看来还是带着一股子黑色幽默。我琢磨了半天,这老乡到底是啥心态?我说很多外地人都想扎根上海,但是融入上海起码要三代人,这也是事实,这样的例子多得是啊,怎么就成了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了呢?
老乡说这样的话,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融不进去才说不稀罕吗?我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再一品,不对,这味儿不对。
“顺便拯救一下上海人”,你听听,这是玩笑吗?是,但也不全是。在上海人看来这不是天大的玩笑么?可是在老乡自己看来,这是在开玩笑吗?这背后,是一种啥心态?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确认。你想啊,一个每天在工地上、在写字楼里、在流水线上,干着最累的活,拿着不算最高的薪水,看着城市里光鲜亮丽,自己却像个局外人的人,他怎么找到尊严?
他不能说“我爱上海”,因为上海可能没给他家的感觉。他也不能说“我恨上海”,因为上海给了他饭碗。所以,他只能用这种半开玩笑半自嘲的方式,告诉自己,也告诉世界:不是我离不开你,是你需要我。我不是来乞讨的,我是来“拯救”你的。你看,这么一说,腰杆是不是瞬间就直了?至于老乡所理解的拯救,无非就是你们上海人离开不了我们外地人,没有我们外地人你们上海人都活不下去。
自己把自己的身份改变了,调整到了自己喜欢的愿意的模式,嗯,腰杆子确实也硬了很多。
再说那个“不想融入”。这话太真实了。“融入”这两个字,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可重了,也太难了。你得学着听懂吴侬软语,得习惯快节奏的通勤,得接受高昂的房价,得把根一点点扎进一个不属于你的土壤里。这一切,是为了啥?为了下一代成为上海人?人们经常说的“外地人融入上海起码需要三代人”是凭空而来的么?
对很多外地人来说,这笔账不划算。真的要融入上海,这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他们的目标清晰得不能再清晰:搞钱。攒够了,就回家。家里有爹妈,有熟悉的乡音,有慢悠悠的生活,有根。上海,只是一个巨大的提款机,一个实现人生目标的驿站,仅此而已。上海不属于自己,自己生活在上海并不让自己觉得愉快,那么,自己干嘛还要融入上海呢?老乡说;“不是每个人都想融入上海的,我一点也不想融入”,我信。
所以,别再动不动就劝他人怎么努力“融入”了,有些人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要融入上海,也别觉得他们“伟大”、“了不起”,甚至是什么“超人”。这些词听着好听,但有点虚,有点飘。
他们不是超人,他们只是背负着两个家的普通人。一个家在眼前,需要他们用汗水去浇灌;另一个家在远方,是他们所有奋斗的终点和意义。
那个老乡的话,就像一根针,戳破了我们关于城市梦想的华丽泡沫,上海虽好,可是不属于自己。在上海,有无数个这样清醒的“过客”。他们不是城市的附属品,他们是城市的共建者,哪怕他们心里,装的永远是远方的故乡。他们脑子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回荡;“别跟我谈融入,我来上海只是搞钱”。
这,或许才是他们最了不起的地方。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4030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