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
最近,一位重庆街头的“绣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火了。天桥上,她跪坐在轮椅上,俯身、衔针、引线——她用嘴巴完成了制作一双绣花鞋垫的全部工序。因先天性一级残疾,她无法用手执针,却用唇齿咬住了命运的线头。
36岁的代汝群是重庆江津人,先天性肢体一级残疾。她的双手无法抬起,双腿无法站立,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她跪坐着,用嘴巴衔针绣鞋垫,这一特殊的刺绣方式让她成为一道让人既心疼又心生敬意的风景。
![]()
残疾绣娘代汝群。
生命韧性:唇齿间的千针万线
2024年年初,代汝群受到他人视频的启发,决定用嘴巴绣鞋垫谋生。初学时,针尖频繁扎破她的嘴唇,丝线打结,眼睛酸痛。她回忆说:“万事开头难,才开始练习时眼睛也练痛了,嘴巴也练起泡了,还流了不少血,但是两三个月后就越来越好。”
对代汝群而言,刺绣不再是传统的手上功夫,而是唇齿间的精细活。
她需要调动全身才能完成俯身、低头、衔针、引线这一串对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
“最难的是绣开头和结尾打结。”代汝群说话时总带着笑意,仿佛那些被针扎破嘴唇的日子已远去。
在现场展示穿针时,代汝群将针插在鞋垫上,用唇齿捋直线头轻轻一顶,线便轻松穿过针孔,引得周围人惊叹:“比不少人用手穿得还快!”
![]()
代汝群正在绣鞋垫。
一双售价30元的鞋垫,小点的需要绣一两天,大点的要四五天甚至更久。对代汝群而言,这不仅是商品,更是支撑生活的希望。
“选择做这个,也是为了生活,不能全部依靠他人,也要自强,孩子上学也要靠这个。”代汝群坦言。
![]()
代汝群绣的鞋垫。
温暖接力:从政府帮扶到社会善意
每天清晨5点,代汝群就起床开始准备,她需要赶最早一班地铁从江津双福的出租屋赶往主城区摆摊。由于先天残疾,她的双手无法抬起,双腿无力站立,若是不慎摔倒,便只能等待路人搀扶。
代汝群的摊位不固定——袁家岗、凤天路、新桥,她随着人流漂泊。天桥上,她跪坐终日,身旁放着一瓶水和几块干粮。因无法独自吃饭,她常一天只吃一顿,“实在饿得不行才点外卖,十几块太贵了”。
![]()
代汝群在天桥上摆摊。
尽管如此,她始终带着笑意:“只要今天比昨天好,生活就充满了希望。”
代汝群的故事通过相关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后,当地政府与残联迅速行动。
江津区残联为她送来了洗衣机、热水器,并帮忙安装了洗浴扶手。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也改善了她的生活条件。
更令代汝群感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轨道交通上下车时,工作人员伸出的援助之手;摆收摊时,总有陌生人主动上前,或搀扶或直接将她抱到摊位上。
“太多需要感谢的,政府、残联以及各位热心的网友、好心人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代汝群说,这条艰难的摆摊路,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生命回响:从“自救”到“传递光”
随着事迹被更多人关注,代汝群没有停留在“被帮助”的角色里,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拿起手机拍起短视频,想把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几年前,在女儿的帮助下,代汝群开通了名为“坚强面对”的抖音号。镜头记录着她做家务、绣鞋垫的日常,没有煽情的配乐,没有刻意的剪辑,只有最真实的生活片段。她的抖音号粉丝飙升至8.9万,最高一条短视频获赞50多万。
更为动人的是,她与网友的关系早已超越简单的“帮助与被帮助”。她会在镜头前坦然微笑,用带着乡音的话语鼓励屏幕那端的人:“不管遇到啥难事,别轻易低头,只要肯往前走,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这些质朴的话语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慰藉,评论区变成了一个温暖的互助空间——“姐姐的话给了我力量”“看着你,我这点困难算啥”……在这个充斥着焦虑的时代,代汝群的短视频也成了许多人的“心灵加油站”。
离婚7年,代汝群抚养两个女儿。大女儿读高三学护理,小女儿上初中。除了承担自己的生活费,孩子们的学杂费、补课费,全靠她一针一线绣出来。“前阵子交了两千多补课费,都是我出的。”她顿了顿,“孩子们听话,我说什么他们都听。”
问她是否怨恨命运,她摇头:“难过要过,不难过也要过。”未来,她只盼“日子越来越好”,也祝帮助她的人“一生平安”。
傍晚6点,代汝群收摊返程。地铁升降机缓缓托起轮椅,窗外华灯初上。那一刻,她不仅是跪着生存的母亲,更是站着与命运对峙的勇者——以唇为针,以心为线,在苦难的布面上绣出最坚韧的图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