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如今影视行业高度依赖流量驱动,不少剧集为博眼球而刻意制造话题、堆砌明星阵容,内容却空洞乏味。
但仍有一部分作品坚持初心,专注讲好故事,追求艺术质感与现实深度的统一。
![]()
这部正在CCTV一套热播的都市温情力作——《乌蒙深处》,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剧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聚焦当代农村发展变迁,属于少见的现实主义题材剧集。起初以为不过是讲述邻里纠纷、家庭琐事的传统乡土剧。
可真正追了几集后才发现,剧情远比预想中厚重且动人,观众很快被剧中真实细腻的情感表达所打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
尤其令许多苗族同胞倍感振奋的是,这部剧首次将苗族非遗文化自然融入叙事,毫无生硬之感,不少人激动表示:“终于等到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影像记录。”
说实话,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原本对“农村题材”兴趣寥寥,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打开电视。
结果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不知不觉追到了凌晨两点,完全忘了时间。
![]()
更有趣的是弹幕氛围,简直像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研讨会。
有人刷出“毛晓彤手被针扎出血那段太揪心了”,纷纷被她饰演的苗家姑娘那份执着坚守所感染;也有人感慨“秦俊杰演的返乡青年太真实”,立刻有网友回应:“我表弟前年回老家搞生态养殖,比这还艰难。”
争论到最后,竟有人开始科普“苗绣中蝴蝶纹象征生命与繁衍”的文化内涵,硬是把追剧现场变成了生动的民族文化遗产课堂。
![]()
最初吸引我的还是主演阵容,毕竟一个是《三十而已》里温婉知性的钟晓芹,一个是《棕眼之谜》中逻辑缜密的推理达人。
谁能想到这次两人彻底放下偶像包袱,素颜进山、泥里打滚,用最朴实的状态带来一次颠覆性演出!
![]()
毛晓彤戴上近二十斤重的苗银头饰,走路都得扶墙,脖子几乎不堪重负;秦俊杰在暴雨天抢修水管,满脸泥浆,活脱脱就是村里刚创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年轻人缩影。
![]()
然而真正让我入坑的,是几位老戏骨的精彩演绎。
杜源饰演的村支书坐在火塘边抽着旱烟,缓缓说出那句“月亮啊,绣娘的针就是咱村的命脉”,语气平静却直击人心,连我爸看到这儿都不禁红了眼眶。
![]()
还有被誉为“国民奶奶”的赵淑珍,出演苗族阿妈时眼神深邃有光,教导毛晓彤绣蝴蝶纹的那一幕堪称教科书级别,手指翻飞如舞,精准灵动,弹幕瞬间刷屏:“这才是真正的非遗守护者!”
![]()
剧中另一对亮眼组合则是林江国与王宏组成的“乌蒙三棵草”之一。
林江国扮演的衮菖蒲守着祖传高粱地,面对无人机喷洒农药时一脸警惕,非说那是“天上铁鸟来偷庄稼”,笑翻全场;王宏饰演的吴艾草更是一开口就引爆笑点,直播卖牛时把“西门塔尔牛”念成“西装牛”,网友当场调侃:“兄弟,你先背熟名字再上镜行不行?”
![]()
直到第三集结束,我才真正理解这部剧为何能引发广泛共鸣——它从不回避现实矛盾,反而敢于直面冲突。
毛晓彤饰演的衮月亮试图推动苗绣产业化,却被老一辈绣娘当众斥责:“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怎么能交给机器糟蹋?”这场戏据说拍了整整十七遍,现场多位真实绣娘情绪失控落泪,直言“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后来衮月亮提出“手绣+机绣”融合模式:基础图案由机器完成,复杂细节仍由人工补绣,最终订单量暴涨三倍。看到这里我不由联想到贵州施秉县的一家苗绣企业,现实中正是采用这种模式,实现智能化生产后订单激增。
![]()
果然,真正的艺术永远根植于生活本身。
你以为这部剧只讲苗绣?格局显然不止于此。
秦俊杰饰演的麻青蒿回到家乡创办民宿,巧妙利用喀斯特地貌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成功吸引大批游客打卡。而这恰恰映射了现实中化屋村的发展路径。
2016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2145元,如今通过文旅融合,年人均收入逼近两万元,游客数量从每年一万飙升至七十万,村口农家乐老板笑着说:“现在收钱收到手发酸。”
![]()
追到第四集结尾,当衮月亮站在智能刺绣机前默默流泪的画面出现时,我瞬间破防。
她轻抚机器绣出的蝴蝶纹样,低声呢喃:“这针脚倒是整齐,可总觉得少了点人气。”
这句话瞬间勾起我的童年记忆——外婆亲手缝制的香囊虽然歪斜粗糙,但每一针都带着温度,远比任何精致商品更让人安心。
![]()
但换个角度思考,若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苗绣恐怕只能困守深山,难觅出路。
正如剧中所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今施秉县的绣娘们借助智能生产线,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灵魂,又实现了经济独立,甚至能供子女读书深造,这难道不是最可持续的传承方式吗?
![]()
坦白讲,近年来关于乡村的影视作品我看得不多,多数要么流于口号宣传,要么陷入狗血纠葛。
但《乌蒙深处》完全不同,它把宏大的“乡村振兴”战略拆解成一个个普通人可感可知的生活片段——是绣娘指尖渗出的血珠,是创业者账本上的亏损数字,是老支书烟斗里闪烁的微弱火星。
想起之前看《山海情》时,马得福带领村民种蘑菇的情节让我泪目;如今看《乌蒙深处》,衮月亮将染坏的丝线重新设计成流苏饰品卖出高价,让我再次体会到央视出品的独特魅力——
![]()
它从不居高临下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静静地呈现“他们正在如何做”。
片尾滚动的字幕格外触动人心:“本剧取材于156个真实村寨的奋斗故事”。
是啊,乌蒙山脉深处不仅有壮丽风景,更有无数个像衮月亮、麻青蒿这样的普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改变命运。
![]()
正如此剧一句台词所说:“山里的月亮照得亮城市的路,城里的星星也能点亮山里的夜。”
最后想强调一点,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并非收视率有多高,而是它让我们真切看见: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新闻报道中的冰冷数据,而是由一个个鲜活个体,用双手去做一件件具体事情的过程。
![]()
就像那些日夜伏案的绣娘,她们手中穿引的不只是彩线,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今晚8点,锁定央视一套,继续见证这份温暖的力量!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