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
书画装裱修复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技艺,自隋唐、两宋、元明清至今,一脉相承。这门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藏品的修复还原与装裱。河北作为京畿重地,自古便深受京城的文化熏陶,技艺人往来互通。现今,河北辛集还传承着深厚的书画装裱技艺,故事要从散思台村的装裱世家讲起……
『尚古斋的故事』
![]()
走进辛集市区东华路,尚古斋画店就坐落在南三条市场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明黄色的店招牌历经时光打磨,早已褪色泛白。步入店内,一张红色的大长桌映入眼帘,这便是店主尚同豹的工作台。尚同豹,和睦井乡散思台村的装裱手艺人,这门手艺在家族中已传承四代。他的曾祖父于清光绪八年开始从事书画装裱行当,在北京琉璃厂大街创办了“石妙斋”装裱字画门店。
![]()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一条远近闻名的文化街,它的形成源于清代进京赶考的举人多集中于此,进而发展出一大片售卖书籍与文房四宝的店面,文化气息浓郁。“石妙斋”的选址,也为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那时,我的曾祖父常为皇家装裱修复字画藏品,民国总统徐世昌还曾亲笔为曾祖父提过‘石妙斋’的店名呢。”尚同豹每每提及曾祖父,话语中都满是自豪。
![]()
1934年,尚同豹的父亲尚振庄继承祖业“石妙斋”,他不仅在北京修复书画,也将这门手艺传到了家乡辛集。1972年,尚振庄在本村建立了散思台村裱画厂,1980年,他被山东莒县工艺美术厂邀请去传授书画装裱修复技艺。1993年的《辛集报》报道:“他(尚振庄)出身书画装裱世家,在家乡最早打破门规,对外公开传授祖传书画装裱技艺,由此,开创了日趋活跃的辛集书画装裱业。”在尚振庄的默默深耕下,书画装裱技艺也开始在辛集落地生根。
![]()
尚同豹跟随父亲生活,他从小喜欢观看父亲的工作日常,看着残损的旧画是如何一点点被拼贴补色,枯木逢春,看着薄如蝉翼的书画宣纸是如何一步步被装裱上墙,垂赏于世。这些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火种。成年后,尚同豹坚定地继承了家族事业,投身于书画装裱技艺的研究,至今已有五十多年。
『巧修书画的“画医”』
![]()
环顾店内,狭长的空间被分出不同的工作区域,中央的大长桌是修复和装裱的主要工作台,桌下的储物柜存放着各式宣纸、笔墨、颜料等材料;左侧的白墙用于粘贴晾晒书画,而右墙则展示着众多装裱完成的作品。在尚同豹的手中,一把老旧泛黄的羊毛刷、一条一米长的直尺、一瓶祖传的老墨、一块用于揭裱的竹片……这些平凡的工具被赋予了魔力,使得一幅幅书画瑰宝重展艺韵。
![]()
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有言:“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故装裱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对于年久破损的书画作品,制定精准的修复方案尤为重要。正如医生在问诊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装裱者在修复书画前也需通过“触、望、判、问、复”五步法,细致地感知作品,辨别真伪及病因。因此,装裱者的角色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巧治画心的“画医”,他们根据书画的年代、色泽、画种等因素,制定出精确的修复与装裱方案。
![]()
古书画修复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淋洗、揭裱、上补纸和全色。淋洗是为了软化浆糊,清除字画表面的污渍,揭裱则是指去除画心正反面的残留物和命纸,揭纸过程中,应使用湿润的纸张覆盖已揭部位,以防止画心干裂。“修复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而揭裱是最重要的一环,稍有差错,就会揭伤画面。”
![]()
在尚同豹看来,揭裱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也是最考验耐心的环节。淋洗和揭裱之后,便开始在断裂和残损的地方上补纸,所选纸张需与画心的质地、色泽相匹配,力求修旧如旧。最后一道程序是全色,需仔细揣摩书画受损前的画意与字形,使接笔自然、和谐,这非常考验“画医”的美学素养和文化积淀。
『五十年,坚持手工装裱』
俗话说:三分书画七分裱。除了修复,一幅书画的意韵,还需要装裱师独具慧眼,才能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尚同豹所处理的作品,大多采用京裱和苏裱这两种装裱技艺,并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制定细节。苏裱起源于宋代宫廷,以其配色的儒雅和裱件的平整柔软而著称。明代迁都北京后,京裱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装裱流派,以其色彩的瑰丽辉煌、裱件的厚重平直和款式的潇洒大方而闻名。
![]()
“现今,一些装裱行业贪图快与效益,采用机器装裱,但我们依然坚持人工装裱,这才是对书画艺术品最好的装裱与保护方式。”尚同豹坦诚表示,手工装裱不仅考验技艺,而且所使用的工序和浆糊对书画作品未来的揭裱和保存至关重要,这对于书画艺术品的保存与传统文化的传续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
如今,年逾古稀的尚同豹依旧坚守在装裱工作的第一线。到访当天,他正在装裱一幅刚修复好的古字画,用长长的羊毛刷蘸胶,轻轻扫过字画,使其湿润,再拿出一卷白色覆背纸,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字画上,并用报纸吸干多余水分。片刻后,他利落地从一角揭起字画,将其平整地贴附于墙面。这一步骤也称“上墙”,在平整的墙面上能排除气泡、褶皱等细微瑕疵。待字画晾干后,便可揭下,完成装裱,这是确保书画平整干爽的关键步骤。
![]()
![]()
修复装裱一幅书画,既需妙手,修补时光碎片;更需匠心,再现文化气韵。从童年时期协助父亲,到投身修复行业逾半个世纪,尚同豹历经六十多个春秋,修复的文物涵盖了从明清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包括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的原作,以及何海霞、吴冠中等当代名家的字画。
![]()
书画,册页,扇面,碑帖……各种形式与年代的书画作品在他手中经过细致的修复,都得以重现灵魂。尚同豹的妻子位运爽也早已精通这门技艺,夫妻二人多次承担省市级书画展览的装裱任务,同时,来自省市博物馆与拍卖行的订单源源不断,夫妻二人的技艺广受好评。
![]()
现今,精通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民间工匠已不多见,为了使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尚同豹开始教授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尚同豹说:“看到孩子们学会这门技艺,我很是欣慰,未来也打算传给孙子,书画装裱修复这门手艺不能丢。”
![]()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记忆。与书画艺术相辅相成的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项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传统工艺。在尚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这项技艺将继续延续古老文化载体的生命,并赋予它们新的活力。
就在《大河之北,看辛集》
![]()
- 不吃砂锅,约等于没来过辛集
- 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
- 走进辛集商场街,寻百年市井变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