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群人试图做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把图书馆装进手机里。没有成熟的产品方法论,没有现成的用户习惯,只有一群人对知识传播的执念。这不是一篇回忆录,而是一场关于产品初心、用户洞察与技术边界的深度复盘。
———— / BEGIN / ————
最近整理老资料,翻出了一份2009年写的项目书,感觉特别亲切。今天想跟大家唠的,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从零开始主导规划的产品——某市图书馆WAP无线网站。
说“主导规划”,其实起点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天才想法,而是一个时代机遇和客户需求撞上了我们团队。
2009年,3G刚起步,中国移动某市分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无线城市”这个概念。领导们有战略、有口号,但需要具体的项目来落地。他们找到我们公司,问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
那时候我刚入职一年,主要做些企业网站和简单的WAP站,算是积累了一些对移动网页技术的理解。当“无线城市”这个任务下来时,大家都很兴奋,但具体做什么、怎么做,一开始是有点迷茫的。
面对这个模糊的需求,我没有等着别人给答案。我想,这不正是一个从执行者转向思考者的机会吗?于是,我主动站出来说:“我来试着写个方案吧。”
我的工作,就是把一个模糊的“概念”,翻译成一个清晰的、可执行的“产品方案”。
我记得当时琢磨:
“无线城市”得惠及民生,做什么最能体现价值?->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图书馆。
市民用图书馆最大的不便是什么?->没法随时随地方便地查书、预约。
技术上能不能实现?->基于我之前做WAP站的经验,我觉得能。
就这样,我把自己关起来好几天,吭哧吭哧写出了那份《某市图书馆WAP无线网站项目书》。这份方案,其实就是我对于“无线城市在图书馆场景下该如何落地”这个命题交出的答卷。
方案得到了某市移动和图书馆的认可,合同签了!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开发时我们碰上一个硬钉子:图书馆原有的WEB系统是别的公司做的,人家不给我们开放数据接口。
这就好比,客户让你去他家帮忙修水管,但原房东不给你钥匙。项目眼看要黄。
怎么办?
退缩是不可能的。
我们团队评估后,决定采用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通过技术手段(爬虫),把网站上公开的、我们需要的数据“抓取”过来,再进行处理,供手机端使用。这个过程是边学边做,压力巨大,但最终我们硬是在规定时间内,让项目成功上线了。
这个项目对我意义非凡:
它让我明白,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定义产品”。
客户往往只有模糊的需求,谁能把需求具象化、方案化、价值化,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它给了我巨大的信心。
我写的方案,不仅能说服自己,还能说服客户,并最终变成一项真实的服务。
它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个小小的WAP网站,像一颗种子。正因为它的成功,才有了后来不断升级、甚至被国家文化部报道的“掌上某图”APP。那是另一个更精彩的故事了,我们下篇再聊。所以,复盘这个项目,我最大的收获是:
机遇来的时候,你手里得有“家伙”。正因为我之前积累了点WAP技术,才能接住“无线城市”这个命题。
从“做事”到“谋事”的转变,往往就从你主动说“我来写个方案”开始。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方案,只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是我第一个“产品”的故事。它不是英雄主义的传奇,而是一个普通技术青年,如何抓住时代脉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需求翻译”和“产品定义”。
本文来自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 作者:mageihu
想要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面试技巧、商业知识等等等?加入产品经理进化营,跟优秀的产品人一起交流成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