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王之乱
在攻灭司马乂之后,成都王司马颖终于如愿获得了皇太弟之位。他志得意满,回到他的大本营邺城,继续遥控政权。此时的司马颖,年仅二十五岁,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还是皇太弟,一时权势无两。都城洛阳那边,他留军五万,掌握皇宫禁卫和驻扎洛阳周边。如此安排,司马颖感觉大事已定,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司马乂并无专权之行,司马颖在遥掌朝权的情况下以牵强理由起兵伐之。后又废皇后、贬太子、自己则成为皇太弟,夺位野心昭然若揭。他回到邺城后,排场处处比拟皇帝,又宠信宦官孟玖。这些不但令属下臣民大失所望,同时也让其他有野心的诸侯王有了讨伐的借口与机会。
洛阳城内,东海王司马越秘密联络左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逯苞、成辅及长沙王司马乂故将上官巳等,筹划讨伐司马颖。
304年7月,司马越等人发动政变,陈眕率部进入云龙门,以皇帝诏书召集百官,宣布都城戒严。而司马颖虽留有五万大军,但统兵之将石超实非良将。他见洛阳有变,居然不战而逃,回邺城去了。
洛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到了司马越的手中。他把皇后羊献容从金墉城接回来,宣布废黜司马颖皇太弟之位,复立司马覃为太子。同时自领大都督,传檄四方,挟晋惠帝出京,北征邺城,讨伐司马颖。因为有皇帝诏令的名义,当司马颖行至安阳时,他的队伍已扩大到十几万人。
司马颖知道后大为惊恐,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司马王混及参军崔旷则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赴荡阴(今河南汤阴)迎战。此时,陈眕的两位弟弟陈匡与陈规趁邺城人心动摇,逃归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人心离散。东海王司马越大喜,认为胜利在望,于是疏于防范。
![]()
古代攻城战斗
石超军与司马越军于荡阴激战,司马越军大败。司马越落荒而逃,甚至晋惠帝都被射伤,左右都争相逃命,无人再顾及皇帝。只有侍中嵇绍,奋不顾身地站在皇帝面前,以血肉之躯保卫天子。石超军兵士拿下嵇绍要砍杀他。素来痴傻的晋惠帝说道: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可是士兵们却说:皇太弟(司马颖)只勒令我等不得冒犯陛下一人,余等不禁。说罢手起刀落,嵇康殒命,鲜血飞溅在晋惠帝的龙袍之上。
司马颖派心腹卢志迎晋惠帝入邺城。当左右侍者要将皇帝衣服拿去浣洗时,晋惠帝说:有嵇侍中的血,不要洗了。自此,汉语中就多了一个成语,“嵇侍中血”成为忠臣之血的代称。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抗元失败被囚于大都时写有《正气歌》一诗,其中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等句。诗中即以嵇侍中血为浩然正气的例证。
![]()
文天祥《正气歌》
司马颖既已控制晋惠帝,随即用皇帝名义改年号为建武,并杀害了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但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接纳他。于是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国(今山东郯城北)。
304年八月,志得意满的司马颖因为嫉恨之前讨伐司马伦时安北将军王浚不响应自己,于是密令幽州刺史和演谋害他。和演联络乌桓设计刺杀,结果因为天降大雨未成。乌桓单于审登因迷信而将计谋向王浚和盘托出。于是,王浚和审登秘密联络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一起出兵杀死和演。司马颖恼怒下以天子名义诏令王浚返回朝廷,王浚为自保只得联合司马腾和乌桓、鲜卑等起兵讨伐司马颖,总兵力达到十余万人。自此,鲜卑、乌桓等周边游牧民族开始卷入中原战争。
![]()
西晋诸王内斗最终使得匈奴人刘渊得以自立门户
王浚的幽州兵团、司马腾的并州兵团,加上鲜卑、乌桓的骑兵部队,敌人来势汹汹。司马颖一度想放弃邺城,返回洛阳,以朝廷名义号令天下。但他麾下的冠军将军、南匈奴左贤王刘渊提出自己返回左国城召集匈奴五部兵马助战。司马颖迫于形势之危急,采纳其建议而准其西还,并拜渊为北单于。由此,刘渊在晋武帝时两次出仕不利和之前一次请归未遂之后,这一次终于潜龙入海,得以离开邺城,自立门户。返回左国城的刘渊派左於陆王刘宏带领五千精锐匈奴骑兵前去会同司马颖部将王粹部队,希望共同阻击司马腾的并州兵团。不幸的是王粹军很快被司马腾打败,刘宏只得无功而返。
![]()
影视作品中的刘渊形象
司马颖派王斌和石超率部迎击王浚等,结果接连大败。王浚、司马腾兵锋直抵邺城,全城陷入恐慌之中。此时司马颖只剩下一万五千兵马。司马颖部署天亮即出发退往洛阳,可是他的母亲却坚持不想走。士兵久等无果下一哄而散。司马颖身边仅余几十名骑兵。无奈之下,司马颖只好匆匆带上晋惠帝和卢志等人退往洛阳。
由此可见,司马颖之前的成功,其实多半依赖智囊卢志等之谋。而其本人,实在是志大才疏而贪利轻义。贪皇太弟名位而轻启战端、京都留军却所托非人、因个人好恶而枉树强敌、紧要关头以无谓原因丧失军心。以其盛时名望,何须兴兵?养望自重,轻身入朝,屯兵于外,调停于内,司马乂与司马颙谁敢不从?又哪里有司马越的机会?就更不致于放归刘渊而有后来之事了。
司马越逃往封国后,洛阳由陈眕和上官巳守卫。长安的司马颙趁机派张方率兵二万攻取洛阳。上官巳率部出战,失败后弃城而逃。太子司马覃向张方投降,结果和皇后羊献容一起再次被废。
此时,狼狈不堪的司马颖带着晋惠帝回到了洛阳。与上一次进入洛阳不同,此时司马颖手中再无二十万大军,手中也钱粮。张方肆无忌惮,纵兵大掠洛阳。
太宰司马颙以晋惠帝名义下诏封司马越为太傅,要司马越到长安与自己共同辅政,司马越一心想在封国内积蓄力量,便对任命固辞不受。
而川蜀地区,李流病死。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领,攻下成都,并于十月自封为成都王。
十一月,匈奴人刘渊起兵于离石,被刘宣等推举为大单于,在二十日间聚众五万。司马腾派遣将军聂玄讨伐刘渊,聂玄与刘渊在大陵交战,聂玄兵败。司马腾得知聂玄兵败,非常恐惧,于是率领并州的二万多户迁往山东。
随后,刘渊从离石迁于左国城(今山西省离石县),周边胡族和晋人多来归附。为取得政权合理性,刘渊以“兄亡弟绍”为名义宣称“复汉”,筑坛于南郊即汉王位,大赦境内,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定国号为汉,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
刘渊“复”汉——前赵肇始、五胡建国开端
305年初,晋并州刺史司马腾遣兵攻汉,双方大战于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刘渊大胜,并遣刘曜等攻取上党、太原、西河各郡县。当时在青、徐二州的王弥,魏郡的汲桑、石勒,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族酋长单征等人均拥刘渊为共主。刘渊命王弥、石勒等人攻取河北各郡县,并一度攻入西晋的重镇许昌,其兵锋进抵至西晋的首都洛阳城下。
凉州的张轨派铁骑三千,东奔京师保卫天子。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晋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并封为安乐乡侯,食邑一千户。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
司马颙部将张方挟持晋惠帝、成都王司马颖、豫章王司马炽等西归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司马越借此以“迎帝还都”口号起兵讨伐。司马楙畏惧,以徐州之地投降司马越。于是司马越以司空自领徐州都督。司马越部署三个弟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分别据守幽州、青州、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三个重镇,移檄征镇州郡。于是范阳王司马虓和幽州刺史王浚等共推司马越为盟主,引来诸多朝士投奔,司马越声名渐起。
至此,司马颖倏兴倏衰、司马颙暂掌朝权、司马越势力渐盛。而与此同时,鲜卑等已卷入中原战争,匈奴人刘渊建号改元、氐族人占据川蜀、凉州等地方豪强渐成割据。但西晋诸王仍内斗仍不休,神州大地风雨飘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