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汽协的最新数据却引发市场关注——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零售量达119.2万辆,延续7月以来的环比三连增;1-9月累计销量994.4万辆,同比微增0.8%,其中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更实现1.7%的正向增长(2024年同期跌幅达17.7%)。燃油车的强势反弹,让“燃油车即将退场”的论断再度站上舆论风口。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燃油车“退场论”仍为时尚早。燃油车仍有生存空间,市场正迈入多元共存的理性竞争阶段。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连涨三月燃油车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从数据维度看,燃油车的“触底反弹”轨迹清晰可见。继7月环比增长后,8月、9月燃油车零售量持续攀升,带动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不仅跑赢大盘,更较去年同期净增13.6万辆,释放出明确的复苏信号。
 ![]()
轿车市场,日产轩逸连续5个月保持着25000辆以上的销量,大众朗逸月销量也连续多月保持20000辆以上,长安逸动也保持着不错的销量,SUV市场、吉利博越更是在9月份达到了28090辆,吉利缤越,丰田荣放、大众途观、长安X5 PLUS自6月开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
这一轮增长背后,燃油车的“应对策略”功不可没。面对新能源车的强势挤压,主流燃油车品牌通过“价格下探+技术升级”双管齐下:合资B级车价格下探至13万-14万元区间,性价比优势重新凸显;同时,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配置的快速迭代,弥补了传统燃油车在智能化体验上的短板。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燃油车‘退场论’仍为时尚早。”他进一步分析,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将正式退坡(需缴纳5%购置税),其价格优势将被削弱;叠加近年新能源汽车自燃、燃爆事故引发的舆论关注,部分消费者对技术成熟度更高的燃油车重拾信任,市场需求韧性仍在。
受购置税影响,燃油车市场逆势增长
燃油车市场的逆势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受促销力度、购车政策等多方面影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政策红利消退,新能源车价格优势收窄是主要原因。2025年后,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力度逐步减弱,2026年起需全额缴纳5%购置税,部分车型的落地价将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缩小甚至反转,直接影响消费者决策。
 ![]()
出行场景需求分层加剧市场多元化。崔东树指出,当前购车群体已从“追新求潮”转向“按需选择”,注重长途出行、补能便捷性的用户更倾向燃油车;而城市通勤、科技尝鲜型用户则偏好新能源车。市场的理性分化,为燃油车保留了稳定的生存土壤。
未来燃油车聚焦越野豪华车赛道
尽管复苏势头向好,燃油车的“主角地位”已被新能源车取代。中汽协预测,2025年燃油车市场份额将降至52%左右,边缘品牌或加速退出;但燃油车并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进入“细分赛道+技术融合”的新周期。
 ![]()
燃油车将聚焦优势场景。越野车、豪华车等对动力性能、补能效率要求较高的细分市场,燃油车仍将占据主流。例如,大排量硬派越野SUV、高性能燃油跑车等,凭借不可替代的驾驶质感,持续吸引忠实用户。
随着插混技术延长生命周期,越来越多燃油车品牌推出“油电同平台”产品,通过插电混动技术兼顾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既满足排放要求,又降低用户切换成本。
燃油车的“三连涨”,不是对新能源车的“反击”,而是市场多元发展正常波动。燃油车促销力度大,其销量短期内有所增长,长远来看,面对新能源车优秀的驾驶质感、无缝的智能交互,燃油车仍然难以扭转中国车市新能源车成为主流的大势。
上游新闻 何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