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许文玉 戴铭 摄影报道)2025年10月29日,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圆满落幕。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海口中学13名学子,代表海南省出征本届赛事,与全国240余所中学的610名顶尖学子同台竞技,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斩获8金5银的辉煌战绩,金牌总数高居全国第二,创下海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历史最佳成绩。其中,3名同学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
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化学竞赛)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是五大学科竞赛之一,自1984年起每年举行。竞赛分为初赛(省级赛区)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并涵盖市级、省级、国决和国际奥赛四个层级。
深耕十八载,系统化培养结出硕果
“这一成绩远超我们预期,但绝非偶然。”面对记者采访,海口中学化学奥赛主教练蔡忠华语气坚定。在他看来,这份成绩单是学校长达18年的竞赛人才培养体系水到渠成的结果。
蔡忠华介绍,学校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涵盖选拔、培养、保障全流程。“我们的教练团队全程参与学生的赛前准备、赛中支持和赛后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他特别强调,“这支队伍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是取得突破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金牌团队展现出全面发展的特质。“这些孩子不仅自律、高效,更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蔡忠华透露,“我们竞赛班的18名学生可以组建成一支完整的足球队,定期开展训练和比赛。这种张弛有度的培养方式,让学生保持了良好的身心状态。”
学子成长路:从压力中破茧成蝶
在金牌获得者中,高三学生邢致荣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作为连续两届金牌得主(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与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他亲历了海南化学竞赛的崛起历程。“去年参赛时心态相对轻松,因为知道还有机会。今年作为收官之战,压力更大,但也更懂得珍惜。”面对难度显著提升的理论考试,他深刻体会到学科发展的速度:“题目难度年年在提升,这要求我们必须持续突破自我。”
对于未来,邢致荣已做好规划:“之后我计划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我也对航天领域比较关注,特别是航天发动机材料。国家在这些领域的需求,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
![]()
女同学欧阳筱筱的成长故事同样令人动容。从第38届比赛的铜牌到本届比赛的金牌,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自我超越。“去年因为压力过大,我甚至在考场上哭了。”回顾成长历程,她坦言,“今年,教练团队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让我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
她特别提到学校的实验训练:“考前一个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训练内容远超考纲要求。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维度理解实验,面对任何考题都能从容应对。”
教育创新的“海南样本”
海口中学此次的突破性成绩,不仅创造了海南竞赛教育的历史,更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海南样本”。
![]()
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海口中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成绩,是为海口教育争光,同时也是刷新了海南省的纪录,我希望在海南教育、海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更多的学校能脱颖而出,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多成绩,创造更多的辉煌。”
这群年轻学子用实力证明,海南的教育事业正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教育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下一步,海口市教育局将持续聚焦基础学科教育质量提升,不断优化拔尖人才培育机制、强化竞赛指导保障,为培养更多具备扎实学科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海口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金牌获得者:陈冠玮、吉训霖、林城安、欧阳筱筱、王千蘅、韦小宝、肖琪丰、邢致荣。
银牌获得者:卜睿、刘天润、苏业现、徐瑞滢、郑添翊。
【责任编辑:苏应杰】
【内容审核:苗小艺】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投诉电话:0898-6581818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