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民史观,那些穷兵黩武或者有屠城罪孽的皇帝,都应该被摒弃。爱惜民力的皇帝,才可以被肯定。从秦始皇嬴政,到清逊帝溥仪,哪10位皇帝最应该被肯定呢?
![]()
1、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一直被史学家誉为“三代以来”仁君第一,仅仅他沿袭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开创文景之治,就应该被肯定,何况汉文帝还通过推恩令方式温和解决了诸侯王问题,例如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赵国一分为二。他儿子汉景帝刘启本来也值得肯定,但汉景帝“削藩”酿成七国之乱,造成多少累累白骨。
2、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是缩小版的汉文帝,他任内开创了“昭宣中兴”,让汉武帝穷兵黩武造成的“海内虚半”迹象得到缓和,之所以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就是因为秦始皇后面没有帮他收拾残局的仁君,而汉武帝造成了巨大社会动荡被汉昭帝恢复汉初休养生息逐渐缓过气来。汉宣帝可以说是另一个汉景帝,而且重用宦官、外戚,为后来西汉灭亡“埋雷”。史家认为汉宣帝“论其功则为中兴之主,论其祸则为基祸之主”。
3、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与汉文帝刘恒的集合体。本来刘邦值得称道,但刘邦也有屠城的“黑历史”,因此按照人民史观还是应该否定刘邦。汉光武帝完成了“光武中兴”重建汉朝,尽量缓解杀戮,还通过重新分配土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王夫之说他“自三代而下,惟光武允冠百王矣”,并非虚言。
4、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版的汉文帝,在位期间任用王景治河,解决黄河水患,维持黄河900多年的稳定;兴办教育,接收史上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创了国际教育的先河;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四夷宾服,时人颂曰“赫赫盛汉,万国震惧”,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
5、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以鼓励人口生育,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恢复盐铁官营与平准均输制度 ,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勤政爱民、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成为了名留千古的仁君,被誉为“帝王中的长者”。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发展,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汉章帝宠爱窦皇后,导致他死后东汉出现外戚专权,但这也是因为继位的汉和帝刘肇年仅9岁,而霍光之后朝臣难堪辅政大臣之重,何况外戚也没有篡夺皇权。
6、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幼年时期窦太后秉政,东汉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扩大了版图,外戚窦固、窦宪,功比卫青、霍去病。汉和帝亲政后,对内宽和爱民,对外兵略妥当,使“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缔造“黎元宁康,万国协和”的局面,使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
7、唐太宗李世民
本来想列隋文帝杨坚,但此君用刑太严、杀戮太深,还毁灭了河北名都邺城,只好否定。唐太宗与汉光武帝刘秀相似,身兼汉高祖、汉文帝的特色,既能马上得天下,又能马下治天下,而且宽刑仁爱善待臣下与百姓。许多人只知道唐太宗擅长用兵,其实唐太宗更擅长用人,这才有“贞观之治”。
8、后周太祖郭威
如果说谁是五代第一明君、第一能君,周太祖当然都排不上号。但如果说谁是五代第一仁君,那么周太祖郭威就脱颖而出。一些人称道后晋高祖石敬瑭,问题是石敬瑭在位时连年叛乱,国家穷苦。安全都没有保障,如何有仁爱?周太祖在位时,因为他有赫赫战功与崇高的威望,各地藩镇都服服帖帖。周太祖还减免赋税,缓和刑罚,派文臣治理州县,提倡节约俭朴,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为后来周世宗改革与北宋几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明仁宗朱高炽
一些人称道宋仁宗,但宋仁宗只是对诸臣宽仁,对百姓却是横征暴敛,而且不断增加对辽朝的“岁币”,还因为宋夏战争失败而向西夏攻陷“岁币”。宋朝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即积贫积弱”,主要形成于宋仁宗时期。明仁宗则不然,他在位虽然只有十个月,却结束了大规模对外战争,懂得“与民休息”,平反冤假错案,废除了许多苛政,皇帝开始与士大夫共同治国,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10、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明孝宗下诏,减省光禄寺费用,屡次明令禁宗室、勋戚侵占民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重视司法,曾组织编纂《大明会典》,修订《问刑条例》,限制厂卫特务,史称其统治为“弘治中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