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路的树影在吉鸿昌旧居的红砖墙上交错,步入其中,“天地英雄气 浩然壮国魂”的主题墙扑面而来,沉浸式微戏剧让英雄形象可触可感。
8月8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前夕,由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省市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网络大V组成的80余人媒体团走进和平,深入探访吉鸿昌旧居、马占山旧居等红色地标,感悟这抹绵延不息的“和平红”。
![]()
吉鸿昌旧居一间会议室“藏”了七个门,马占山旧居“还我河山”手书激荡人心……和平区革命传统悠久,红色根脉深厚。近年来,和平区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红色文化不断“上新”,讲故事、很新潮、有看头,让党史故事更加鲜活,红色信仰持续生长。
![]()
![]()
![]()
在花园路5号,一座红砖小楼历经修缮后重新绽放光芒,这里是抗日英雄吉鸿昌旧居,如今已成为红色文旅新地标。步入“红楼”,十个展室如历史长卷,通过139张珍贵照片、近3万字解说,结合多媒体与互动,展现吉鸿昌将军的英雄一生。二楼第七展室七扇门的独特设计,还原了当年地下工作场景,三楼秘密印刷所也重现原貌。
![]()
![]()
![]()
![]()
这里的沉浸式体验亮点纷呈。阳台变剧场,窗棂作幕布,微戏剧《国魂》上演,带观众穿越到烽火岁月。《我是中国人》沉浸式讲解互动,加入情景再现,让游客仿佛亲历将军的人生。
![]()
![]()
位于湖南路11号的马占山旧居,是一座英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主楼和小楼组成,主楼高二层,局部三层,外檐为清水砖墙。
![]()
马占山1885年生于辽宁怀德县(今属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同年11月4日,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激战三天,重创日军,此战引发全国抗日热潮。
![]()
![]()
1934至1936年,马占山与家人寓居天津湖南路11号。期间,多次秘密接见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资助抗日活动。“七七事变”后,他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赴西北抗战。1948年底,他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为平津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修复后的旧居参观者众多,其手书“还我河山”仍激励后人。
![]()
![]()
沿着湖南路漫步至山西路,浅灰色的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映入眼帘。作为详尽介绍天津地方党史的重要场所,馆内的《奋斗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发展历程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组织自1924年成立以来的奋斗足迹。
![]()
作为本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是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开展党、团课,举行入党、入团宣誓,在历史的熏陶中汲取奋进力量。纪念馆还走出馆舍,制作流动展牌深入基层、农村,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革命传统与民族精神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扬。
![]()
![]()
从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步行不到5分钟,便来到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张园)。这座曾是清代湖北提督张彪所建的豪华宅院,见证过太多风云变幻,孙中山、溥仪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曾在此入住,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近年来,张园以创新姿态让红色记忆焕发新生。2023年秋季推出的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备受好评。今年3月亮相的沉浸式夜游互动体验《潜伏风云》更是将沉浸感推向新高度,游客化身地下工作者,在演员的配合下完成收情报、传消息等任务,从看客到参与者,再到内容创作者,这种不断升级的互动模式,让人们在趣味体验中深入了解那段隐蔽战线的斗争历史。
![]()
![]()
大理道66号的润园,是另一处让人驻足的红色地标。这座始建于1931年的西班牙风格建筑,原为实业家孙震方的旧居,1951年毛泽东同志来津视察时曾下榻于此,后取其字“润之”中的“润”字命名,以作纪念。2024年重新对外开放后,润园成为五大道上热门的“红色打卡地”。
![]()
![]()
红瓦坡顶、古树藤廊,浓郁的异国风情中,红色文化的气息同样厚重。园区推出的《前进,沿着光辉的足迹!》沉浸式红色情景剧,让游客在穿行庭院楼阁时,与演员互动,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润园还联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悟历史,让红色基因在动静交融中代代相传。
![]()
![]()
成都道60号的张自忠旧居,在五大道的洋楼群中不算张扬,却因主人的英雄事迹而意义非凡。这座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主楼与后楼以过桥相连,方柱支撑的外廊与凸起的内廊勾勒出简约庄重的线条。
![]()
![]()
![]()
![]()
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的张自忠,曾在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习,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1933年长城抗战中,他率29军在喜峰口战役中以大刀队夜袭战术重创日军。1935年出任天津市市长期间,他一面周旋于日伪势力之间,一面秘密整军备战。1940年枣宜会战中,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的张自忠,身中七弹仍高呼“杀敌报国”,壮烈殉国。毛泽东为他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如今,这座旧居静静矗立,诉说着英雄的铁血丹心,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汲取爱国力量的精神地标。
![]()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位于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这里曾是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天津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居住过的地方。
![]()
自2005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纪念馆通过图片展、实物陈列和复原陈列,生动再现了从1924年12月北方局建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撤销期间,党领导下北方局带领人民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目前,纪念馆正在进行调整改陈及配套修缮工程,未来将以全新面貌升级亮相,更好地传承红色历史。
![]()
![]()
![]()
![]()
沿黑龙江路向南,行至河北路267号便到达顾维钧旧居。这是一座英式建筑风格的三层洋楼,红砖墙面的装饰朴实中又富有变化。作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顾维钧的故事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
![]()
![]()
![]()
顾维钧从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开始,先后出任七届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外交职务,再后在海牙国际法院任职,直到1967年退休,外交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1919年巴黎和会,顾维钧就山东主权问题据理力争,展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2013年顾维钧旧居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小楼见证了顾维钧在时代风云中的起起伏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
和平区的这些红色点位,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片段。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如今,这些红色地标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人们敞开怀抱,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信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