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蔡京,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那个北宋末年臭名昭著的奸相形象。在《水浒传》里,他是被梁山好汉们痛恨的蔡太师,生辰纲一事便与他息息相关;在正史记载中,他被列为“六贼之首”,被认为是加速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不过,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即便是放在人才辈出的宋代,也是极为耀眼的存在。宋人论及书法,有“苏黄米蔡”之说,这其中的“蔡”,最初指的便是蔡京,只是后来由于他人品遭人诟病,才被换成了蔡襄。蔡京的书法,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在高手如云的宋代书坛,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让我们走进他的行书作品《雪江归棹图卷跋》,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
蔡京,字元长,北宋兴化仙游人。他生于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在那个以科举取士为主要晋升途径的时代,蔡京凭借自身的才学,在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及第,由此踏上了他跌宕起伏的仕途。
![]()
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年轻且满怀抱负的蔡京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绝佳机会,于是积极投身变法派,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逐步获得提拔,官至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势力重新掌权,王安石变法被全盘否定,蔡京也因与变法派的紧密关系而受到牵连,被贬至地方。可蔡京并未就此沉沦,他在等待时机,就像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猎豹。当哲宗亲政,有意恢复新法时,蔡京又迅速抓住机会,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成为新党的重要人物。
宋徽宗时期,蔡京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他先后四次担任宰相,执政长达二十余年。在这期间,他一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像改革盐法、茶法,推行方田均税法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激活民营经济方面,为后世的专卖制度提供了范本;另一方面,他为了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兴花石纲之役,劳民伤财,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同时,他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将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如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元祐奸党,刻碑告示天下,这些人及其子孙不仅仕途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遭受了诸多迫害。他的种种行为,使得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不堪,加速了北宋的灭亡,也因此被后世列入《奸臣传》,成为了人人唾弃的“六贼之首”。
![]()
但抛开他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将目光聚焦于书法领域,蔡京却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家。他的书法启蒙于蔡襄,后又广泛学习唐代徐浩、沈传师、欧阳询等名家笔法,在不断的临摹与钻研中,汲取众家之长。近五十岁时,他又将学习的方向转向“二王”,深入探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精髓,最终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笔的流畅度,还是结构的精巧布局,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时人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称其“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一向狂放自负、对书法极为挑剔的米芾,都毫不吝啬对蔡京的赞美,认为自唐柳公权之后,当时书法以蔡京与其弟蔡卞为首。宋徽宗对他的书法也是喜爱有加,在未称帝时,就曾高价购买蔡京的书法作品,后来还下令编撰《宣和书谱》,对蔡京的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臣立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巍巍若巨鳌之载昆仑,翩翩如大鹏之翻溟海”。
![]()
在探讨蔡京的《雪江归棹图卷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幅画的主角——《雪江归棹图》。
![]()
它是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宋徽宗名下唯一的山水画,极为珍贵。而蔡京的行书雪江归棹图卷跋,就位于这幅画的卷后。蔡京的书法堪称一绝,这幅题跋与画作交相辉映,发挥出1+1>2的效果,这篇跋文充满溢美之词,对宋徽宗的绘画技艺和《雪江归棹图》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蔡京的行书《雪江归棹图卷跋》,在用笔上堪称一绝,尽显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笔法融合了多家之长,既有唐代徐浩、颜真卿的刚健雄强,赋予笔画以筋骨,使其苍劲浑厚,又有“二王”书法的飘逸流美,让整个作品灵动而富有韵致。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释文及译文
1、原文
臣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天地四时之气不同,万物生于天地间。随气所运,炎凉晦明。生息荣枯,飞走蠢动。变化无方,莫之能穷。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备四时之景色,究万物之情态于四图之内,盖神智与造化等也。大观庚寅季春朔日,太师楚国公致仕臣京谨识。
2、译文
臣蔡京恭恭敬敬地观赏陛下的《雪江归棹图》,图中水域广大,浩淼无波;天空高远,天地一色;群山蒙雪,天光皎洁;来往行人,寥寥无几;中流泛舟,鼓棹而行,一片船帆,仿佛行驶在遥远的天际。如此绘图布局,“雪江归棹”的立意被陛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地之间,四时节气不同,万物就生长在其中。万物随着气候变化而生,有冷有热,有明有暗,有生有息,有荣有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的飞翔,有的奔走,有的生长于土地,都在或快或慢地变化。而这变化各有其方式,实在是难以穷尽。皇帝陛下用自己的丹青妙笔,在四幅画中就画尽了四时景色,穷究了万物的情态,这大概就是陛下高妙的神智与天地造化之功啊。大观年间庚寅年季春朔日,太师楚国公致仕之臣蔡京恭敬地为陛下此图题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