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睡眠障碍几乎成了“时代病”。失眠、浅眠、多梦、早醒……越来越多的人在夜晚辗转反侧,白天却精神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李德昌主任在多年的中医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对“睡不着”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却忽略了背后的根源——气血与心肾的失衡。
李主任常说:“中医看睡眠,不是治‘睡觉’,而是治‘不和谐’。只有让气血顺畅、心肾相交,身体才会自然入眠。”
![]()
一、从中医角度看“睡不好”的原因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言:“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意思是,当阳气收敛、阴气充盈,人就能安然入睡。反之,若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导致失眠。
李德昌主任解释道:
1、气血不足:好比“油不够,灯难明”,气血亏虚的人往往入睡困难、睡后易醒;
2、心肾不交: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济则心神不安,常表现为烦躁易醒、盗汗心悸;
3、肝郁气滞:情绪紧张、思虑过多会导致肝气不舒,影响气血流畅,出现“越想睡越清醒”的情况。
4、中医讲“眠为血之余”,要想睡得安稳,就要调气血、养心肾,让身心达到和谐平衡。
![]()
二、失眠三年的职场女性重获好眠
35岁的王女士是深圳一家外企的项目经理。她工作压力大,常常熬夜加班,睡眠问题逐渐加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至半夜惊醒后再也睡不着。她曾尝试过褪黑素、西药安眠药,但效果短暂且副作用明显。
后来经朋友介绍,她来到了李德昌主任的中医门诊。李主任仔细望闻问切后,发现她舌淡、脉细弱,属气血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
李主任解释说:“你白天耗气过多、夜晚思虑不止,心火偏旺而肾水不足,心肾不能相交,所以睡不安。”
于是,李主任为她制定了安神舒缓的治疗方案:
1、处方用药:以酸枣仁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配合柏子仁、远志、当归、枸杞子等药材,调补气血、养心安神;
2、日常调理:嘱其晚餐清淡、睡前泡脚、少看电子屏幕,并建议每天做20分钟八段锦,帮助疏通气血。
经过三周治疗,王女士明显感到夜间入睡变快,梦少了,白天精神也恢复了。一个月后复诊时,她笑着说:“我终于不用靠药睡觉了,现在每天都能自然入眠。”
![]()
三、调气血、养心肾的中医智慧
李德昌主任指出,气血是人体的根本,心肾是睡眠的核心。
调气血,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补益气血。气血充盈,心神自安,睡眠自然深沉。
养心肾,则要滋阴潜阳、交通水火。肾精足则心火自敛,身心宁静,夜晚易眠。
他特别推荐几种日常可行的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
可适量食用红枣、龙眼肉、莲子、百合、桂圆、酸枣仁等食材,有助养心安神;
晚餐宜清淡,避免油腻和辛辣刺激食物。
2、规律作息:
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睡觉,建立生物钟;
睡前避免激烈运动与情绪波动。
3、静心养神:
睡前可练静坐、深呼吸,或按揉神门穴、三阴交、涌泉穴,帮助引气下行、宁心安神。
四、从“治失眠”到“调平衡”
李德昌主任强调,中医治疗失眠的精髓在于整体观。他在门诊中遇到的失眠患者,很多并非单纯“睡不着”,而是身体长期透支、气血亏虚的结果。
“现代人习惯熬夜、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大,这些都会打乱气血运行。治疗失眠,不是压制症状,而是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李德昌主任看来,调气血、养心肾,不仅仅是治疗失眠,更是恢复生命节律的一种方式。
当气血流畅、阴阳平衡、心肾相交时,人的精神状态、免疫功能乃至情绪都将得到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