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作为一种建立在熟人关系上的“广场化”媒介,本身就默许、鼓励并塑造了“表演”的行为。
在这个“广场”中,观众几乎都是你的熟人,一方面即时性的浏览,和碎片化的信息,不适合需要静心思考的深度阅读模式;
应该说,只有轻量级的内容,才是朋友圈这个场域的“通用货币”;
而更深一层,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出于规避社交风险的需要,你不会,也不方便在朋友圈这种“客厅”里向所有熟人,展示您犀利的观点,脆弱的情绪,焦虑的心神,鸡毛碎皮的家长里短以及离经叛道的观点。
既然朋友圈是自家的“客厅”,那一系列经过优化的美好、有格调、富裕、有本事,就是一种不带针对性和攻击性的展示;
即便是肤浅的,也是必须的,不带伤害的。
另外,就像社会学家所说的“拟剧论”一样,人们都在努力进行印象管理,就像给疲惫不堪自卑虚弱的自己,穿上一件铠甲和华丽的衣裳,走进社交中,进行一场场表演。
![]()
可以说,几乎所有人发的朋友圈,都被包裹在一层层内心期待之中,人们都希望圈的内容,能保值,甚至增值;
那么,独到且“前卫”的思想和内涵,往往是不稳定的,是无法引起大众共鸣的,更是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
你发一个更揭露现实本质的内容,恐怕没有一顿美食大餐,一次难忘的旅行和一个健康打卡、游戏赢比赛来的受欢迎,受关注。
若你问我,朋友圈里高大上和“肤浅”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我会回答你是“对身份的焦虑”;
这个世界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的人是极少的,大家都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他人的认可,来锚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朋友圈里的“竞逐”和“攀比”曾让我觉得不屑,然而,现在我只把它看成是社会的生存策略,而非简单的虚荣。
当下人心普遍焦虑脆弱,人们更希望通过朋友圈这样一个出口,缓解内心的压力,展现美好的自己;
![]()
在自家客厅——朋友圈里说漂亮话,说正能量的话,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震慑他人,也说给自己听的。
你以为朋友圈里不出声的人,就没有情绪和想法了?
不是的。
他们内心的澎湃和潮汐,其实是给了那些可以让他们大放异彩,做真实自我的论坛里;
原因很简单,陌生人更安全。
陌生人之间因为相隔千万里,现实中不曾照见,也就少了很多攀比和醋意;
就是说,远离了熟人社会的评判和凝视,我们才能卸下身份的重担;
在网络世界里,探讨个人隐私、暴露自身的脆弱和孤独,不仅能引起共鸣,更能让我们看到纯粹的人性,和最基本的接纳与认同。
悲哀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心事和创伤,恰巧说给了相距很远的陌生人,而把面具和客套,给了我们的熟人。
![]()
朋友圈的肤浅,是一种战略性的,社交舞台上的理性策略,而真实生活的窗口,只有我们本人才能看见。
只是希望,我们在观看甚至参与这场表演的同时,不要太入戏,不要迷失了自己;
当你的心灵触及了更深的层面,就说明你已经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自由和独立。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