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正当防卫的边界在哪?面对哥哥被群殴,弟弟冲上去杀人,如何定性?

0
分享至

正当防卫的边界在哪?面对哥哥被群殴,弟弟冲上去杀人,如何定性?


血案始末:三分钟内的生死抉择

2023年10月7日那个夜晚,一场邻里纠纷在短短三分钟内演变为三死三重伤的血案。兰建军酒后与母亲的争吵,被邻居何某香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辱骂,这场误会如同导火索,点燃了双方积压已久的矛盾。当何某香召来两名亲属及持弹簧刀的杨某龙围攻兰建军时,冲突已从口角升级为暴力。监控录像显示,兰建军被多人殴打至跪地,杨某龙持刀捅刺其胸腹部的画面令人不寒而栗。

此时,兰海军闻声持杀猪刀冲出家门,目睹弟弟浑身是血被围殴的场景。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他做出了什么选择?法院判决书描述,兰海军"连续捅刺要害部位",导致杨某龙、杨卫某当场死亡,而兰建军也在次日伤重不治。这短短180秒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也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抛给了社会:当至亲遭遇生命危险时,法律允许我们做什么?

司法认定:理性判断与本能反应的鸿沟

2025年7月,法院作出判决:兰海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并赔偿45.7万元。判决理由明确指出,兰海军持刀时主观为"帮忙打架"而非防卫,且关键点在于"不法侵害结束"的认定——当兰海军冲出门时,杨家人已后退,兰建军正返回屋内。

然而,这一认定与兰海军当时的认知形成鲜明对比。辩护律师强调,在昏暗光线下,一个看到弟弟被持续捅刺的哥哥,如何能像事后调取监控录像的法官那样,精确判断侵害是否已经结束?特别是当杨某龙后续又从背后刺伤兰海军时,这是否证明侵害具有连贯性?最高法指导意见曾强调,防卫认定需立足当事人情境,不能苛求"完美防卫人",但基层司法实践似乎仍难以摆脱"事后诸葛亮"的思维定式。

正当防卫的现代困境:法律逻辑与人性本能的冲突

这起案件折射出正当防卫制度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深层矛盾。法律要求公民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近乎冷酷的理性:精确计算侵害的起止时间,恰当评估危险程度,合理选择防卫手段。但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在面对亲人遭受暴力时,大脑杏仁核会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理性思考能力大幅下降。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司法系统认定兰海军"提前持刀表明预见冲突升级"时,是否忽略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自卫习惯?在许多地方,家中备有防身刀具并非罕见,这是否必然等同于预谋伤害?法律对主观意图的判断,往往建立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抽象推理上,而忽视了当事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未被追责的暴力:共同犯罪的认定难题

案件另一争议点是杨家人责任的认定。兰建军被多人围殴,但除已死亡的杨某龙外,其他参与者未被追诉。警方解释称"无证据证明他人参与故意杀人",但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是否得到了充分考量?当一群人共同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一人持刀行凶时,如何划分个人责任?这不仅是法律技术问题,更关乎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

类似案件在农村地区并非孤例。柳州69岁男子因纠纷砍杀邻居致4死1伤,河北邢台宅基地纠纷灭门案,都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模式:琐碎矛盾因缺乏有效干预机制而不断发酵,最终在宗族观念和"以牙还牙"的思维下演变为惨剧。当基层调解流于形式,司法救济渠道不畅,民间暴力似乎成了某种"自助式正义"的扭曲表达。

重构防卫权: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寻找平衡

正当防卫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将部分防卫权让渡给公民,承认公权力无法时刻保护每个个体。但在实践中,这一权利往往被严格限制,以防"私刑"泛滥。我们需要思考:当一个人目睹至亲遭受致命暴力时,法律是否应该给予更大的防卫空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出警速度、监控覆盖等客观条件限制下,公民的自救权利是否需要重新评估?

同时,本案也呼吁建立更有效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从误会到情绪失控,从推搡到持刀相向,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干预点。社区调解不应只是形式主义的"和稀泥",而需要专业人士介入,在矛盾早期识别高风险因素。

兰海军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一个家庭悲剧的唏嘘,更是对法律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思考。正当防卫的边界划定,本质上是在秩序与正义、理性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强调法治的同时,我们是否也需要对人性弱点保持必要的宽容?当法律判断与常人情感产生巨大落差时,或许正是制度需要反思改进的信号。这起血案警示我们: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律条文的完善,更需要司法者对人性困境的体察与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3 00:15:03
陈芋汐携手掌敏洁夺冠!全红婵组合第五,“两小只”期待下一次“顶峰相见”!

陈芋汐携手掌敏洁夺冠!全红婵组合第五,“两小只”期待下一次“顶峰相见”!

上观新闻
2025-11-06 19:26:06
风雨之夜托孤,欧洲在中国“备份德国”,何其悲怆壮烈!

风雨之夜托孤,欧洲在中国“备份德国”,何其悲怆壮烈!

卷史
2025-11-06 08:44:25
章泽天现实长啥样?路人的镜头才是“照妖镜”,突然理解刘强东了

章泽天现实长啥样?路人的镜头才是“照妖镜”,突然理解刘强东了

仙味少女心
2025-11-05 20:07:28
人人都想听好消息,但世界烂透了,乌克兰不再提回到1991年边界

人人都想听好消息,但世界烂透了,乌克兰不再提回到1991年边界

山河路口
2025-11-06 13:54:49
白所成被抓前有多狂?杀人只需一句话,对断电制裁放狠话:无所谓

白所成被抓前有多狂?杀人只需一句话,对断电制裁放狠话:无所谓

以茶带书
2025-11-06 13:55:20
为什么有的人脸上有大块的老年斑,有的人脸上却很干净?原来如此

为什么有的人脸上有大块的老年斑,有的人脸上却很干净?原来如此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5-11-06 16:37:49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9:50:07
“立冬5不吃,吃了一年穷”,指哪5不吃?11月7日立冬,别犯忌讳

“立冬5不吃,吃了一年穷”,指哪5不吃?11月7日立冬,别犯忌讳

神牛
2025-11-04 13:14:41
小米巨省电空调,能效比倒数第一*,空调高管不懂空调术语?

小米巨省电空调,能效比倒数第一*,空调高管不懂空调术语?

小小河
2025-11-06 01:34:24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老唐有话说
2025-11-04 18:37:23
樊振东王楚钦意外翻车,无缘决赛对决,林诗栋或成最大赢家

樊振东王楚钦意外翻车,无缘决赛对决,林诗栋或成最大赢家

格斗联盟
2025-11-06 15:33:45
又添4区!北京多区供暖时间定了

又添4区!北京多区供暖时间定了

京城教育圈
2025-11-06 19:01:16
某地副科级以上干部花名册、秘密、机密级文件……出现在单位周边不起眼的文印店中

某地副科级以上干部花名册、秘密、机密级文件……出现在单位周边不起眼的文印店中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6 10:34:22
4199 元起史上最薄 Mate:华为 Mate 70 Air 配置公布

4199 元起史上最薄 Mate:华为 Mate 70 Air 配置公布

IT之家
2025-11-06 10:00:10
饥荒来临,美国千万人将断粮?特朗普对华无牌可打,希望中国帮忙

饥荒来临,美国千万人将断粮?特朗普对华无牌可打,希望中国帮忙

博览历史
2025-11-05 18:32:17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4 00:05:11
金价一波大涨过后,为何三四线城市金店先撑不住了

金价一波大涨过后,为何三四线城市金店先撑不住了

澎湃新闻
2025-11-06 16:50:31
李锦斌率队到安徽调研

李锦斌率队到安徽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11-06 19:37:40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诗词中国
2025-11-03 21:30:33
2025-11-06 21:12:49
驰骋荒漠 incentive-icons
驰骋荒漠
柴达木雅丹
702文章数 1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房产
健康

教育要闻

小学生书包里翻出“解剖图”,主角是美术老师,真相令人脊背发凉

复古的“绗缝”大衣,现在穿刚好!

亲子要闻

孩子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