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风波24小时落幕,万达年内处置资产超500亿元
王健林债务风波闪电平息,万达广场已减至498座
从“小目标”到“大调整”,王健林如何应对行业转型
万达回应限高误会:信息沟通不及时,现已解决
![]()
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更新了一条引发全网关注的信息:大连万达集团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关联公司1.86亿元经济纠纷,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但仅24小时后,该限制令悄然解除。万达集团官方回应称,此事因“执行程序信息沟通不及时产生误会”,现已与法院协调解决。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虽如闪电般开始并结束,却让外界再度聚焦万达的债务现状。根据2025年企业中期报告显示,大连万达集团短期债务为439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约151亿元,存在一定资金缺口。此外,今年以来万达集团共新增9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总金额约52.6亿元。
![]()
债务压力并非一日形成。从2023年开始,万达多次尝试推动珠海万达商管赴港上市,但均未成功。上市受挫直接触发相关对赌协议,企业面临回购压力。为应对偿债需求,万达陆续出售部分资产以回笼资金。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以来,万达已将位于宣城、铜陵等地的多家万达广场转让给新华保险旗下投资平台,累计出售广场数量超80座。5月,万达还向太盟投资集团、腾讯、京东等机构组成的财团转让了广州、南京、武汉等48处商业项目,估值约500亿元。
![]()
一系列资产处置后,万达资产负债结构有所优化,负债率从78.6%下降到65.2%,企业流动性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但资产转让也带来业务规模的变化。截至目前,万达在全国运营的广场数量为498座,较高峰期有所减少。
观察行业整体环境,商业地产行业当前面临供应量增大、消费市场分层等挑战。部分企业选择通过轻资产模式转型,输出运营管理能力,而非完全持有物业。万达也在尝试这类模式,2023年新开业广场中,轻资产管理输出项目达25个。
从市场反应看,万达的资产交易获得一定认可。太盟、腾讯等机构接盘部分万达广场后,计划投入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有分析认为,万达多年来积累的商业客流运营经验仍具价值,年超60亿的客流量是其核心资源之一。
![]()
王健林此次“限高”事件的快速解决,也反映企业仍在积极应对当前阶段挑战。从近期动作来看,万达通过资产处置、合作融资等方式稳定现金流,并持续调整资产结构。在房地产行业整体进入转型期的背景下,多家企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部分财务稳健的企业如华润、龙湖等,因资金状况良好被市场列为“绿档”房企。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阶段房企关键任务在于平衡债务结构与运营模式,从扩张式发展转向精细化运营。万达目前采取的资产优化、控制负债手段,符合行业转型期的主流应对策略。未来企业能否依托现有资源,成功转向以运营为导向的轻资产模式,仍待观察。
截至发稿,万达未就近期资产处置计划发布进一步公告。但可以明确的是,伴随行业周期变化,企业战略调整仍在持续。从长远看,具备稳定现金流和优质运营能力的市场主体,仍将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占据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