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久违的振奋消息。两大头部房企——融创与碧桂园,在一周内相继宣布债务重组取得决定性突破,标志着其从“重症监护”转向“康复治疗”。这不仅是个体企业的绝处逢生,更是行业风险出清进入深水区的关键信号。当万亿级房企的“灰犀牛”风险被成功遏制,市场信心获得强力支撑,这是否意味着楼市真正的拐点已经到来?
![]()
NO.1 | 壹
头部房企债务重组获突破,行业风险加速出清
11月5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其96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正式获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生效。此举意味着融创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完成境内、境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其境内外债务基本实现清“零”。这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3年1月,融创就已完成160亿元境内债展期,此次境外债重组生效,标志着其债务问题得到系统性解决。
![]()
来源:合肥楼市航拍
紧随其后,11月6日早晨,碧桂园发布公告,宣布其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两个债务组别分别超过83%和96%的高支持率,距最终落地仅一步之遥。两家曾经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巨无霸”房企,在短短两天内相继“上岸”,释放出极其强烈的积极信号。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11月,全国已有21家出险房企完成债务重组,化债总规模高达约1.2万亿元,使得行业总有息负债规模从近2万亿元降至可控范围。头部房企的“复活”,极大地缓解了市场对民营房企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为整个行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NO.2 | 贰
“保交楼”与经营复苏并举,市场信心稳步修复
债务重组的成功,其最直接、最积极的影响在于为“保交楼”和经营恢复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与时间缓冲。“保交楼”是民生底线,更是信心之源。 融创已明确将其作为首要任务,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全部交付目标。数据显示,其近三年多累计交付量已达68.3万套,2025年下半年预计再交付3.91万套。更重要的是,融创手握1.24亿平方米优质土储,七成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其高端产品线如上海壹号院持续热销,成为强劲的“自我造血”利器。
![]()
来源:合肥楼市航拍
碧桂园则凭借其庞大的体量,成为了行业中的“保交付”标杆,累计交付房屋数量已达180万套,近四年持续保持大规模交付。同时,通过积极处置资产,碧桂园自2022年以来累计回笼资金超650亿元,并在2025年7月以351亿美元营收重返《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这些实实在在的进展,不仅保障了购房者的权益,更让市场看到了头部房企顽强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中指研究院数据也印证了信心的回暖:2025年前三季度,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4.5%,杭州、北京等地土地市场热度回升,显示房企投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NO.3 | 叁
结语
融创与碧桂园的“复活”不仅是企业自救的成功案例,更是房地产行业告别旧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下,核心城市基本面的企稳与房企造血能力的恢复,将推动市场形成“核心城市引领、区域分化深化”的新格局。购房者应聚焦政策红利集中的改善型住房与保障房领域,房企则需加快轻资产转型,深度参与城市更新与运营,方能穿越周期。
第一房智库观点:
房企债务重组突破短期利于风险化解,但行业彻底复苏仍依赖销售端回暖。建议地方政府因城施策,通过土地供应优化与税收减免稳定市场预期;房企需强化现金流管理,避免再度陷入扩张陷阱。长期看,房地产将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保障房、城市更新等赛道或成新增长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