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磁脉冲武器,能使世界倒退200年,”这是2014年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迈克尔·马卢夫说的,他在文章中强烈要求中国禁止该武器。
![]()
![]()
美专家
但讽刺的是,美国早在上世纪就有该武器了,而“让世界倒退200年”有夸张成分,但威力确实惊人。
电磁脉冲武器:一击即瘫的“非杀伤性核弹”
EMP武器(核电磁脉冲弹)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却足够致命,简单说,它通过释放高强度电磁辐射,在一瞬间让大片电子设备“短路”甚至报废。
雷达、通信、供电系统可能在几秒内陷入瘫痪,没有爆炸声,也没有硝烟,但结果可能比导弹袭击还严重。
![]()
从分类上看,EMP武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核型EMP(核),通过高空核爆释放电磁波,覆盖范围能达到上千公里,具备“战略级”毁灭能力。
另一种是非核EMP,靠的是射频波或者微波技术,虽然作用范围小,但更灵活适合“点穴式”精确打击。
正是这种“非直接杀伤、却能致命”的特性,让EMP被列为现代战争中最具威慑力的武器之一。
特别是在高度依赖电子系统的军队体系中,一次EMP袭击可能让一整支航母战斗群变成“海上浮雕”,或者让无人机蜂群集体坠落。
![]()
换句话说,EMP不是炸毁敌人,而是让对手“断电失明”,在不流血的前提下彻底丧失战场控制权,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进展,显然触动了美国敏感的神经。
马卢夫的警告看似针对中国,但其实更像是在提醒美国政府自身的软肋,美国军方早在多年以前就意识到过度依赖电子系统的危险,但直到现在,防护体系仍然远远滞后于发展速度。
2024年美国国防部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指出,美军92%的作战平台严重依赖电子控制系统,这包括F-35战机、全球鹰无人机、“福特”号航母等关键装备。
![]()
更要命的是,这些系统几乎没有经过全流程的EMP防护测试,一旦在实战中遭遇EMP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更别提民用系统了,美国国内超过七成的电力调配依赖智能电网,金融交易、交通控制、医疗系统也都建立在高度网络化的架构之上。
曾有一项国会模拟推演指出,如果美国本土遭遇一次大型EMP攻击,可能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万亿美元。
![]()
在2012年的一次测试中,波音公司成功用CHAMP系统摧毁了七栋大楼内的全部电子设备,且无一例人员受伤。
这种“精准清零”的能力,让人不寒而栗,而美国并不是全世界唯一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所以,与其说马卢夫在担心中国拥有EMP,不如说他在担心美国根本没能力扛下这类攻击。
![]()
舆论攻势背后,美国的双标早已写在脸上
除了2014年马卢夫“针对”中国的喊话外,2018年,美国前国会特别委员会主任彼得·普赖也曾在听证会上宣称:
中国拥有通过高空核爆“瘫痪美国80%电力系统”的能力,而美国媒体也乐此不疲地放大这种论调,将其塑造成“末日武器”。
![]()
可问题在于美国自己也没少搞这套,从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就曾多次使用带有微波弹头的战斧导弹,对敌军雷达和指挥系统实施电磁打击。
而且,美国至今仍是全球EMP武器技术领先者之一,只是过去没人提,现在别人也能做到了,美国就开始“不安”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会此前审议了一项新的拨款法案,准备再次投入数百亿美元升级本土电力系统的EMP防护。
这边在喊“你别搞”,那边自己却在加紧修“防火墙”,这套双重标准,实在是显而易见。
![]()
而中国方面的立场也很明确,根据公开资料,中国从1960年代就开始对EMP效应进行研究,重点一直放在防御性应用。
近年来,中国公开展示的高功率微波系统,多用于反无人机蜂群、电子干扰等战术用途,并未表现出进攻性布局的迹象。
珠海航展上的装备展示也多强调“精准、可控”的特点,而非“毁灭性压制”。换句话说,中国搞EMP,不是为了打谁,而是为了防止被打。
中美在EMP领域的较量,其实并不只是技术对抗,更是战略定位的碰撞,对中国而言,发展EMP技术既是军工科技的自然进步,也是打破“第一次打击权垄断”的现实需求。
在缺乏全球战略基地布局的前提下,中国必须拥有能在关键时刻阻断敌方指挥系统的手段,从而争取反应时间和战略缓冲。
而美国的焦虑,则来自于其全球体系的“过度连接”,你越依赖电子化系统,EMP对你的威胁就越大,偏偏中国突破的,恰好是这种“非对称”打击方式。
![]()
更关键的是,这场技术博弈如今还缺乏明确的国际规则,目前,全球并没有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能专门规范EMP武器的研发或使用。
这种“无规则状态”让各国都在边界模糊的灰区里博弈,既容易误判,也容易失控。
而美国的喊话,其实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博弈策略,既想通过舆论塑造中国“不负责任”的形象,也想为下一步可能的技术封锁、外交施压做铺垫。
可现实是,技术发展不是靠喊话就能停下来的,EMP武器的发展,已经从双边博弈扩展到多国竞赛。
![]()
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都在加紧布局相关系统,焦点集中在固态功率器件、超导材料和AI辅助决策等前沿领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让中国“停止研发”,显然并不现实,真正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准备好面对一个EMP时代的到来?
EMP武器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炫技,“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技术文明的繁荣,也照出了这种繁荣背后的巨大脆弱”。
![]()
马卢夫的警告,其实是美国对自身系统崩塌风险的投射,也是对中国技术追赶的焦虑反映。
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不是EMP本身的威力,而是大国之间如何定义它的边界,是选择对话与规则,还是任由恐慌引导战略误判?这场关于“电”的战争,远未开打,已经开始令人紧张。
未来的安全,不只取决于谁拥有更强的EMP,而在于谁能为它设立清晰且被信任的“红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