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食客朋友,今日就是重阳节了。记得小时候,每到这天奶奶总会在灶台前忙碌,蒸上一笼裹着桂花香的重阳糕,泡上一壶琥珀色的菊花酒,连院子里的栗子树都要摘几颗炒得喷香,说“九月九吃五样,全家安康福气旺”。
![]()
如今奶奶不在了,我接过了她的锅铲,也渐渐懂了这些传统美食里藏着的不只是滋味,更是祖辈对家人最深的祈福。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重阳必吃的5种传统美食——重阳糕、菊花酒、羊肉面、螃蟹、糖炒栗子,每样都附上周全的家常做法,咱们一起用烟火气为家人祈个好彩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句道尽了重阳的思乡情。而在咱们中国人的餐桌上,思乡从来都藏在味道里。
重阳的美食讲究“应节应景,寓意吉祥”,这5种吃食既有顺应秋令的养生智慧,又藏着“步步高升”“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吃的是味道,更是传承。
第一种:重阳糕——步步高升的团圆味
老话说“重阳食糕,步步高升”,这糕是重阳的“门面担当”。奶奶做的重阳糕从来不用香精,全靠桂花和红枣提香,咬一口满是自然的清甜。
纯糯米做的糕容易黏牙,我改良了奶奶的方子,加了些粘米粉,口感更清爽。
【家常重阳糕做法】食材:糯米粉300克、粘米粉100克(1:0.3的比例最适口)、红豆沙200克、去核红枣6颗、葡萄干50克、干桂花10克、冰糖50克、温水220毫升。
步骤:1. 红枣切瓣,葡萄干用温水泡10分钟沥干;干桂花加20毫升温水泡成桂花水。2. 糯米粉、粘米粉、冰糖混合,倒入温水和桂花水揉成光滑面团,醒15分钟(面团不粘手、能捏成型即可)。
3. 蒸锅垫纱布,先铺1/3面团,用勺子压平,蒸5分钟定型;再铺一层红豆沙,撒上葡萄干,接着铺1/3面团,摆上红枣瓣,最后铺剩余面团,表面撒少许干桂花。
![]()
4. 大火蒸25分钟,关火后焖5分钟,放凉后切菱形块即可。蒸好的重阳糕呈淡金黄色,表面浮着桂花的碎影,米香裹着桂香扑面而来,入口软糯却不粘牙,红豆沙的甜和红枣的香在嘴里慢慢散开,老人孩子都爱吃。
第二种:菊花酒——清肝润燥的雅致味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重阳赏菊饮酒是自古的雅事。奶奶泡菊花酒有个讲究,要用重阳节前采摘的白菊花,说这时的菊花最有“节气味”。
我家阳台种了几盆白菊,每年此时采撷泡酒,酒香混着菊香,格外清冽。
【简易菊花酒做法】食材:新鲜白菊花50克(干菊花20克)、枸杞30克、冰糖50克、高度米酒500毫升(50度左右最佳,酒香能激发菊香)。
步骤:1. 菊花去蒂洗净,放在阴凉处晾干(千万别晒,会晒散香气);枸杞洗净沥干。2. 玻璃罐用开水烫过晾干,放入菊花、枸杞、冰糖,倒入米酒没过食材2厘米。
![]()
3. 密封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泡15天即可饮用(泡30天味道更醇厚)。泡好的菊花酒呈淡黄色,倒在杯中能看到菊花的虚影,开盖先闻见清冽的菊香,再品是米酒的绵甜,没有烈酒的冲劲,给长辈倒上一小杯,暖身又应景。不过要切记,开车的朋友可千万别碰。
第三种:羊肉面——暖身驱寒的实在味
“秋冬吃羊肉,赛过穿棉袄”,重阳过后天气转凉,一碗热乎的羊肉面最是暖心。爷爷在世时总说“重阳吃碗羊肉面,整个冬天不畏寒”,我做这面的诀窍是“选腿肉、慢炖汤”,羊肉酥烂不柴,汤头鲜浓不膻。
【家常羊肉面做法】食材:羊腿肉500克、手擀面300克、姜片6片、葱段3段、八角1颗、香叶1片、生抽25毫升、老抽5毫升、料酒15毫升、香菜少许。
步骤:1. 羊腿肉切3厘米见方的块,冷水下锅加3片姜、10毫升料酒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冲净。2. 锅中放少许油,爆香剩余姜片、葱段、八角、香叶,放入羊肉翻炒至表面微黄,加生抽、老抽调味,翻炒至羊肉上色。
3. 加开水没过羊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用砂锅炖更入味),炖至羊肉能用筷子轻松扎透。4. 另起锅煮面,煮好后捞入碗中,加羊肉汤、3-4块炖烂的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
面条筋道,羊肉酥烂,每一口面都裹着鲜浓的肉汤,吃完浑身暖烘烘的,特别适合秋冬时节。
第四种:螃蟹——秋肥味美的时令味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正是雌蟹最肥美的时候,蟹黄饱满得像凝脂。奶奶做螃蟹从不用复杂的调料,清水清蒸最能凸显鲜味,只配一碟姜醋汁解腻,这才是对秋蟹最大的尊重。
【清蒸大闸蟹做法】食材:雌蟹4只(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掂着沉的蟹黄足)、姜片5片、葱段2段、香醋30毫升、姜末10克。
步骤:1. 螃蟹用牙刷刷净蟹壳、蟹腿缝隙,用绳子绑住(避免蒸时掉腿,蟹黄流失)。2. 蒸锅加水烧开,放姜片、葱段,螃蟹肚子朝上放入蒸锅(肚子朝上能防止蟹黄流出)。
3. 大火蒸15分钟(每只蟹超过2两就蒸18分钟),关火后焖3分钟。4. 小碗里放姜末、香醋,调成姜醋汁。
蒸好的螃蟹红亮诱人,掰开蟹壳,金黄的蟹黄像融化的黄油,蘸上姜醋汁,鲜中带点酸香,一点不腥。从营养上来说,螃蟹富含蛋白质,搭配姜醋汁还能中和寒性,适量吃很滋补。
第五种:糖炒栗子——香甜粉糯的福气味
“九月九,栗子熟,剥壳吃栗好进补”,重阳前后的栗子饱满香甜,是最应节的零食。小时候奶奶总带着我在院子里炒栗子,砂粒翻炒的“沙沙”声和栗子的香气,是童年最温暖的记忆。自己炒栗子不用放糖精,用麦芽糖炒出来更香甜。
【家常糖炒栗子做法】食材:新鲜栗子500克、冰糖50克、麦芽糖20克、清水50毫升、粗砂500克(没有粗砂用盐代替)。
步骤:1. 栗子洗净,用刀在顶部划一个“十字”(深度要到果肉,方便入味和剥壳)。2. 锅中放粗砂翻炒2分钟,加冰糖炒至融化,放入栗子翻炒至每颗都裹上糖色。
3. 加麦芽糖和清水,翻炒至水分收干,转小火炒20分钟(中途要不停翻炒,避免糊锅)。4. 炒至栗子外壳发亮,用手能轻松捏开即可。
炒好的栗子外壳呈深褐色,剥开后果肉金黄,咬一口粉糯香甜,带着淡淡的焦糖味,剥壳时还能拉出细细的糖丝,大人孩子都爱剥着吃。
![]()
其实重阳的美食,从来都不只是为了吃饱,更是为了那份“仪式感”。就像奶奶当年做这些吃食时,心里想的全是家人吃得开心、身体安康。如今我做给妻儿和父母吃,才懂这份爱从来都是用味道传承的。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重阳必吃的美食是什么?有没有一道菜藏着你的童年记忆?我做的这5种美食,你们打算试试哪一样?或者你有更拿手的重阳菜谱、更有趣的民俗故事,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转给家里的长辈和朋友,咱们一起用热腾腾的美食,过一个有滋有味的重阳节,为家人祈一份安康福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