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又是一年清秋,又到了登高赏菊的重阳佳节。
![]()
如果说,传统节日是历史和文化积淀、凝结的结果,那揉杂了自然崇拜和人文思想的「九九重阳」或许是节日中最绵长,又最不争先的了。
![]()
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乏名称优美者。
如元旦、七夕、中秋,即使不明缘起,只看文字就觉得诗情画意。其中,重阳尤为特殊,初看不以为意,理解后只觉得玄妙。
古人将“一、三、五、七”的奇数称为阳,一个很正的日子。把正月初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过成重要的节。
![]()
与中秋有明月抒怀不同,重阳没有物象的限制,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想象。所以先民将不少信仰,寄托在了重阳节中。
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遂衍生出为老人享宴祈寿,并且佩插茱萸,以求避难消灾的传统。
![]()
到了近代,「九」「久」读音相通,寓意天长地久、生命长久,节日又有了敬老的含义。
九为之极,九九是久久。万事、万物重新开始的这天,一定是好时节。
恰逢秋高气爽,五谷丰登,这一天大家都很高兴,三五亲朋好友一唤,鬓边插上茱萸、菊花,提起裤管跋山涉水去登高、远眺。“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完了欢欢喜喜簪花而归。
![]()
在家之人也绝不错过节日,煮一盘橙红的蟹,热一壶温暖的酒,折来丹红深碧的桂花桂叶,橙红橘绿的一天,好吃又好看。
![]()
重阳这天,民间有登高吃糕的民俗,糕与“高”谐音,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糕一般由稻米粉或粟米粉蒸成,制法因地而异,有时会用枣、栗、杏仁等点缀,显得丰富多彩。
时至今日,重阳节已经涵盖敬老、赏菊、登高、佩茱萸、晒秋、祭祖等十余个习俗。
![]()
这些延续至今的传统,如夜空中的繁星,衍生出传诵千古的诗词,这些喷涌的情感,最深刻的还是悲秋。
![]()
出使遥远边塞的纳兰性德,情绪分外敏感,时值重阳,他遥想故乡风光正好,竟不敢登高远望,一边“只觉魂销”,一边又担心“南雁归时更寂寥”。
李清照独在深闺,秋天显得尤为寒冷、漫长,于是她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诗人叶芝写道:“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歌手赵照唱道:“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
面对深秋的萧瑟,最容易想到的是落幕、结束、老去、离别,一个个充满悲伤的词语。
不过,总有豁达之人能短暂地抛却凡尘疾苦,只关注节日本身和周边万物。那么仲秋时节惬意的温度和景色,就格外欢快了。
![]()
最喜山水和交友的孟浩然曾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朱熹尊重自然本身,在他看来,人间事纷繁复杂,舒心只是须臾,所以与其沉溺于过去的苦痛,不如享受当下,于是:“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
朱生豪对着宋清如念道:“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更早的陶渊明则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是啊,人生的所谓长久,长长不过天地,短短不至于朝露。恰在其中,吃好、喝好、玩好,与爱的人不负良辰。
![]()
哪怕身处钢铁丛林,只要向远方眺望,总能在蓝天或夕阳中寻得安慰。
约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即使没有花香、不见茱萸,微醺后浓烈的情感,亦能抚平生活的伤。
哪怕给家中的老人打通电话,也未尝不是寻回亲情和自己的方法。
无论以怎么样的方式度过,重阳,即是岁月如常,请莫错过。
![]()
部分来源 | 新华社、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往期发布
美编丨徐梦雨
徐州广电编辑 | 黄雨桐
一审 |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