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内静静躺着一张泛黄的报纸,头版标题十分醒目:“严禁阴历新年,违者要法办!”时间为1929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这么一道命令,瞬间让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节日成了“违法之事”。
从1930年到1934年,整整五年时间,中国人竟然不能光明正大地过春节,民国政府急于求成以图推进现代化,其背后隐藏着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
![]()
那时候掌权的人觉得,要让中国切实迈向现代化,就得和传统文化彻底分开,而春节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成了第一个被盯上的。
1934年2月的一个深夜,上海法租界的一条小巷中飘起缕缕饺子香,几名便衣警察悄悄摸到门前,透过门缝瞧见屋内亮堂堂的,一家老小正围坐一块儿包饺子。
![]()
这户人家万万没想到,就是这顿普通的年夜饭,竟然让他们全家都被扣上了“违法庆贺”的帽子。
回到五年前的那个冬天,当禁令刚刚颁布时,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北平的琉璃厂,那些专门制作春联、年画的老字号一夜之间门可罗雀。
掌柜的望着满屋子的红纸金字,欲哭无泪。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手艺,说不让干就不让干了。
![]()
南京夫子庙那边情况更厉害,往年这个时候,卖糖葫芦的、耍猴戏的、写春联的小摊贩就把街道挤得满满的了
1930年的腊月二十九,整条街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警察在来回巡逻。一个卖花炮的老汉偷偷摆了个小摊,刚点燃一个小鞭炮试响,立马就被抓了个正着。
![]()
蔡元培作为当时文化界的重要人物,站在中央研究院讲台上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审视传统,像春节这类迷信成分多的节日,得淘汰掉”,台下坐着的都是知识分子,听完后没人回应
散会时有人小声嘀咕:“说得倒轻松,不让过年,那我们的年终奖金怎么办”?
![]()
陈独秀于《新青年》杂志上刊发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称春节为“最大的恶习”,认为其代表愚昧与落后
鲁迅亦写有不少讽刺过年时各类陋习的杂文,彼时这些文化精英的声音确有一定影响力,不过他们似未留意到一件重要之事:春节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绝非仅仅是一个节日这般简单。
民间的反应比政府预想的要激烈得多。上海的一些富商想出了“曲线救国”的办法,他们在除夕夜举办“元旦庆祝会”,表面上庆祝阳历新年,实际上该吃的年菜一样不少,该放的烟花照样绚烂。
警察来检查时,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庆祝的是国历新年,完全合法”!更有新意的是那些写春联的人,他们推出“国历春联”,把“恭贺新禧”改成“庆祝元旦”,把“招财进宝”换成“实业救国”
那些春联只要往门上一贴,不仅能够应付官方的查验,还能顺了老百姓的心意,一副对联里藏着两种解读,这种智慧,真让人从心底感到钦佩。
![]()
天津的相声演员们也未停歇,他们创编了一段新相声,表面是对旧习俗进行讽刺,实则是在暗喻禁令十分荒谬,
说相声的问:“为什么不让过年""逗哏的”答:“因为过年是封建迷信”说相声的又问:“那为什么外国人过圣诞节就不是迷信”“逗哏的”挠挠头:“这个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台下观众哄堂大笑,心照不宣
![]()
政府最操心经济方面的事,春节向来是商家结算账款的重要时候,一整年的生意往来都得在这时梳理明白
禁止过春节后,很多商人以“没有节日可过”为借口拖欠款项,银行的坏账率直线上升。1932年,江苏省财政厅长在给行政院的报告中无奈地写道“库款收入较往年减少三成,实在难以为继”。
![]()
更严重的是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它有着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要是非要禁止春节,那就好比切断了人们和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系,这么做可引起不少人的心里抵触。
![]()
1933年春天,上海总商会联合各行各业的商会,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份措辞恳切的请愿书。
他们在请愿书里这么写着:“春节是咱们国家好几千年的传统,要是随便就给废除了,不光会影响商业上的交流,还会伤害老百姓的民族感情,还望政府好好考虑后再做决定”,这份请愿书有三千多家商家签了名,那影响力可不容小视。
面临各方面而来的压力,国民政府开始暗中放宽政策,1934年春节前,《中央日报》破天荒地在头版刊登了“恭贺新禧”的字样。
![]()
春节那会儿,京沪铁路局加班列车恢复,好让大伙能顺利回家团圆,这些小小的变动,让敏锐的老百姓觉着政策好像有松动的迹象。
那一年的除夕夜,被压抑了五年的热情终于爆发了。南京夫子庙重新挂起了红灯笼,上海城隍庙又响起了叫卖声。
娃儿们放起了好久没放过的鞭炮,大人们忙着贴上新的春联,整个中国就好像从一场恶梦里醒过来似的,又把自个儿的文化根儿找着了。
![]()
这场持续了五年的“禁春节”行动最后以失败收场,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历史教训:任何不考虑老百姓情感的政策,不管一开始想得多好,都没法长久维持下去。
文化传统能够传承千年,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承载着人们最为朴素的情感需求,春节具备很强生命力,在政治与文化的博弈中充分彰显,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死物,而是可随时代变迁的有活力文化。
即便处于最严苛的禁令之下,它也能够寻得生存之所,以诸多灵活之态持续留存
![]()
今天当我们在全球各地庆祝春节时,当我们看到联合国将春节列为联合国假日时,当我们感受到春节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时,不应该忘记那段特殊的历史。
那五年的磨难,使我们更明晰传统文化的珍贵,更坚定地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
![]()
时光荏苒,不过文化的根基一直都在那儿,那些想要靠行政命令去改变文化传统的做法,最后肯定会被历史证明是荒唐的。
真正的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春节能够从被禁止走到今天的辉煌,正是这个道理最好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