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及纪念活动,吸引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其中包括抗战名将孙立人的次子、现居台湾的孙天平先生再以“台湾代表人士、抗战将领后人”身份受邀观礼。这是他继2015年后,第二次踏上阅兵观礼台,见证历史性时刻。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他说,深深感受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震撼。多年来,孙家还有一个未完的夙愿,让父亲的遗骨迁回安徽故里安葬。
作为中国远征军新一军的缔造者,孙立人凭藉卓越战功,被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同时获得中、美、英三国元首授勋,成为国际间极少数受盟军高度肯定的中国将领。然而,由于并非黄埔系又因“两蒋”疑忌,他在1956年被牵连进“郭廷亮案”,从此遭到长达33年软禁。直至1988年,才获得自由,两年后仙逝。
![]()
著名抗战将领孙立人的次公子孙天平,继2015年首次参加以抗战胜利为纪念的阅兵典礼后,10年后的今天再度参加。(澎湃新闻)
孙立人将军有四名子女,1957年生的孙天平是次子,先后取得美国宾州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电子计算机工程硕士、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台资企业高层,目前与伙伴经营半导体设备相关事业。尽管无意投身政坛,孙天平因其特殊身份,成为两岸历史连结的象征人物。2015年他首次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十年后他再度踏上观礼台,向父亲及远征军致敬。
9月3日,当他站在阅兵观礼台上,望着受阅部队时,忍不住红了眼眶:“父亲要是能回到部队身边安眠,对他来说是最大的荣耀。”这些年,他提出过三个迁葬方向:安徽合肥祖籍地、广州与远征军战友合葬、南京抗战纪念地旁,却都因为功能限制、规划约束等现实难题,迟迟没有进展。
从2004年开始,他就频繁往返两岸奔走,一边推动故居修缮,一边规划纪念园,累积的文件堆起来有一尺厚。2025年阅兵结束后,他再次透过相关单位正式递交申请,盼望能圆父亲“思念老家”的心愿,也给所有抗战英烈一个交代。
根据台媒报道,对于孙家人希望孙立人将军落叶归根,在台湾有些反对者认为,若葬回故里会被用作“统战”。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一种反中心态的投射。若论抗战历史,如今被民进党曲解为“终战”,民进党秘书长公然说,没有台湾光复。岛内不纪念抗战,看到大陆纪念又说三道四,不谈光复,看到大陆庆祝,又颐指气使,所谓的争夺话语权,早就沦为民进党反中谋“独”的遮羞布,但有些蓝营人士却当局者迷,随绿起舞的结果反是让这段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历史在台湾日益蒙尘。
![]()
台中大坑孙立人将军安葬地。(郭茂辰)
![]()
孙立人将军棺椁。(郭茂辰)
相较岛内对远征军历史的淡化,大陆近年来持续透过影视作品还原战史。《中国远征军》、《我的团长我的团》、《远征远征》等作品,反复重现孙立人、戴安澜、廖耀湘等国民党将领的战斗故事。2014年,戴安澜更被列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孙立人将军一生奔走沙场,却未能落叶归根,生前留下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这句饱含无奈与眷恋的嘱托,让他的棺椁至今仍架在台中墓地的水泥台上,罩着玻璃棺罩,在四面透风的亭子里“飘浮”了35年。
面对岛内对孙将军归葬大陆的杂音,孙天平指出,依照“宪法”现有疆域不只台湾,也包含大陆,只要规定的疆域内落叶归根,没有什么统战不统战的问题。孙天平强调,当然任何事情都会有人赞成、反对,但这是孙家做子女尽孝的努力,其他人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若有人认为不妥,请拿出法律依据。
他说,家人一直努力争取,希望能依父亲遗愿,将棺木迁回家乡。这份牵挂,既是对父亲的思念,也是对历史的追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