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台湾被软禁了33年的国军名将,临终前攥着儿子的手反复念叨:想回大陆,到死都没闭上眼。他是打跑过日军、救过英军的东方隆美尔,也是被蒋介石猜忌、后半辈子只能养鸡的软禁将军,孙立人这份归乡葬的遗愿,到底该不该答应?
要说孙立人,先得提他在抗战里的硬气。1900年12月8日,他生于安徽庐江,1928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带兵刚好赶上抗战最吃紧的时候。1942年4月缅甸战场,日军第33师团把英缅军第1师7000多人困在仁安羌,断水断粮的英军都要缴械投降了,蒋介石急调孙立人的新38师救援。他没亲自冲锋,而是命令113团团长刘放吾带部行动——全团就1121人,要对抗4000多日军,连夜奔袭一百多里,顶着炮火硬冲了两昼夜。最后不仅把英军救了出来,连跟着被困的几百个记者、传教士也一起带了出来,算下来总共救了近8000人,而中国远征军这边伤亡了500多人。这仗让他在国际上出了名,西方人直接叫他“东方隆美尔”。后来1944年缅甸战场,他主要负责孟拱河谷作战,带着部队迂回西通,把日军补给线全切断了,这才为后续密支那攻坚战创造了关键条件,他的新38师也成了国军里实打实的王牌。
他还独创过:孙氏操典,把西点的战术和中国士兵的特点结合起来,强调体能和实战配合,当时国军不少部队都照着练,连美军顾问都夸这套操典实用。可就是这么个能打仗、会练兵的将领,到了台湾却没好下场。1949年他跟着退到台湾,手里握着刚训练好的新军,又有西点背景,美国那边确实有过“倒蒋扶孙”的想法,但孙立人没接这个茬,还主动把美方的接触情况报备给蒋介石,可即便这样,老蒋还是对他不放心。1955年,郭廷亮案爆了出来,有人指控他的旧部郭廷亮要兵谏,说是受他指使,蒋介石连详细调查都没有,就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的名义,撤了他的兵权,把他圈在台中那套小公寓里,这一禁就是33年。那段日子里,他连出门买包烟都要被特务盯着,曾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人,最后只能在院子里养鸡、种果树,研究怎么改良水稻。有记者偷偷去看他,他摸着鸡笼叹气说:这些鸡比人听话,不会害我,话里的委屈,谁听了都心里发沉。
软禁的日子里,他最常提的就是大陆老家。父母的坟还在庐江,小时候读私塾的院子他也总记着,跟儿子孙天平说:等我死了,要么葬回庐江,跟爹妈作伴;要么葬在南京灵谷寺公墓,那边有不少北伐、淞沪抗战的老兄弟。他知道灵谷寺公墓埋着不少国军烈士,想着跟老兄弟们待在一起,才算没白当一回军人。1988年他病重,意识模糊的时候还在喊“回家,回庐江”,1990年去世时,这个心愿没成,最后只能暂时葬在台湾台中市的公墓里。他走后第二年,台湾监察机构才认定他当年没有叛乱意图,但真正的平反要等到2014年,台湾当局才正式承认郭廷亮是: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等于间接给孙立人翻了案。
平反后,家人就开始为他的迁葬奔波。大陆这边其实早有准备,庐江老家早就为他建了衣冠冢,当地政府还特意整修了他父母的墓地。2015年的时候,大陆还提议过把他的遗骨迁到广州新一军公墓,让他跟当年一起打缅甸的老战友合葬,后来因为两岸关系的变化,才暂时改成了庐江方案。可这事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说:他以前也跟解放军打过仗,凭啥葬回大陆,也有人说:不管跟谁打过,他在抗战里为国家拼命是真的,这点不能忘。
这些年,他的家人没停过努力。2010年,孙天平带着孙立人的军刀、照片回庐江,在衣冠冢前磕了三个头说:爸,我带您回家看看了。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陆把孙立人列为抗日英烈,他的事迹也被放进了纪念馆。可真要把骨灰迁回来,还得等两岸关系更顺畅的时候。毕竟迁运涉及不少流程,更重要的是,得让更多人明白,这件事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早点让英雄回家。
![]()
孙立人一辈子:打赢过硬仗,创过操典,也受过大冤,到最后就盼着能埋回故土。有人纠结他的国军身份,可别忘了:1942年缅甸战场上,他带着中国兵挡在日军前面,守的是整个国家的脸面。当我们讨论该不该答应他的遗愿时,其实讨论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归宿,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里所有抗日军人的态度。英雄从来不分党派,只看他有没有为这片土地拼过命,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