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都匀市毛尖镇螺蛳壳的茶山已热闹起来。茶农们头戴草帽,或手提采茶机、或手持剪刀、或肩背口袋,穿梭在翠绿的茶园间,熟练地采收茶树顶端鲜绿的嫩梢;傍晚时分,茶农们有序将鲜叶装袋、过秤、装车,清点着当日收入,劳作一天的疲惫被脸上洋溢的笑容取代。这生动的场景,正是毛尖镇推动夏秋茶提质增效、带动茶农增收的真实写照。
![]()
今年以来,毛尖镇聚焦都匀毛尖茶提质增效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升级、政策扶持、拓宽销售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延长夏秋茶采摘期,实现夏秋茶产量、茶农与茶企收入“双提升”,让茶产业焕发新活力。
技术赋能:四季管护让茶园丰产增收
为夯实夏秋茶生产基础,毛尖镇优化茶园“春、夏、秋、冬”四季规范化管理技术。春季春茶采摘结束后,及时开展科学修剪,为夏、秋茶生长预留充足空间;夏季面对高温与病虫害挑战,推行科学防治与“盖罩遮阴”措施,既有效防控病虫害,又避免茶园因暴晒受损,保障叶片健康生长;秋季加大人工除草力度,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抢光”,为茶树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冬季则强化重施有机肥工作,让茶园积累充足养分,为次年丰产奠定基础。这套“四季管护法”,让茶园从“一季旺”走向“四季稳”,为夏秋茶高产优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政策扶持:激发茶农管护内生动力
“以前不懂科学管护,夏秋茶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经过培训,不仅会修剪、施肥,还懂怎么通过网络卖茶。”提及今年的变化,当地茶农感慨道。为提升茶农生产能力,毛尖镇从冬春季开始,围绕茶叶采摘、修剪、施肥、加工及网络销售等内容,累计开展十多场培训,并邀请省、州、市专家现场授课,切实提升茶农“茶技”水平。
![]()
同时,为鼓励茶农主动管护茶园,镇政府通过自筹资金与向上争取项目相结合,推出“农户筹劳管护,政府免费供肥”政策,有效降低了管护成本,激发了茶农管护茶园的积极性,为夏秋茶采摘打下了良好基础。
模式升级:延伸产业链拓宽利用率
在推动夏秋茶生产过程中,毛尖镇积极鼓励企业与茶农加大夏秋茶开发力度,支持企业新增夏秋茶生产线,构建“鲜叶收购—成品加工”一体化体系,进一步扩大夏秋茶产能。
![]()
凌湾村白腊坪组茶农罗锦国便是其中的代表,今年他新增一条夏秋茶毛尖酒生产线,目前已进入探索试产阶段,通过“茶叶+酒”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夏秋茶的利用率,为夏秋茶增值开辟了新路径。
拓宽销路:引进“茶贩子”促“抢采抢收”
毛尖镇螺蛳壳片区夏秋茶可采面积近10万亩,仅靠当地企业收购,难以实现“应采尽采”。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镇政府多方联络,从外地引进十多家茶叶收购企业及个体商户(当地俗称“茶贩子”)入驻茶山。
“这些‘茶贩子’来之后,不仅解决了鲜叶销路问题,收购价格也涨了!”毛尖镇茶叶专班工作人员罗运红介绍,此前机械采摘的鲜叶每斤仅2元,如今已提升至3元,行情好时可达4元,价格的提升让茶农采摘夏秋茶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
效益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夏秋茶采摘周期的延长。今年,毛尖镇茶园成功从“一季春茶”转变为“春、夏、秋连采”,目前采摘期已普遍延长至10月份,部分茶园计划采收到11月份,夏秋茶鲜叶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据测算,通过一系列举措,当地亩均茶园效益提升2000元,人均茶园增收超1200元。
![]()
“毛尖镇是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做好夏秋茶文章,对推动都匀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毛尖镇党委书记潘丽娟介绍,下一步,毛尖镇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模式升级、政策扶持、拓宽销售渠道”的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夏秋茶增值路径,让更多茶农在茶产业发展中受益,助力都匀毛尖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