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李斯特
头戴安全头盔,手持一把卷尺,两年来,深圳一位网友总是这副行头走遍大街小巷,专门给市政公共设施“挑刺”,他所拍摄的视频,既记录问题,也跟进有关部门的整改效果,被网友戏称为“卷尺哥”“深圳多管局局长”。起初,也有人质疑这位“卷尺哥”是摆拍作秀还是闲得没事?但随着其所指之弊,件件得到回应落实,公众逐渐读懂:那把卷尺丈量的不是芝麻小事,而是一座超大城市“人民至上”的治理标尺。
“卷尺哥”的较真,本质上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从2023年3月发布第一条限宽柱问题视频开始,“卷尺哥”的社交媒体账号两年来已累计发布上千条“找茬”内容,却从未偏离过一个核心——普通人的出行体验与安全福祉。被卡住的快递车、绊倒行人的井盖、暗藏风险的危墙,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零部件级问题”,恰恰是市民幸福感最直接的来源。过去城市建设中“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细节”的倾向,在卷尺的刻度下无所遁形;而深圳对这些细节的快速响应,印证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发展逻辑:当下的城市,应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城市进步不在于摩天楼的高度,而在于人行道的宽度;不在于GDP的增速,而在于井盖与路面的平整度。这种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关怀”的转变,正是现代人民城市“以人为本”理念最鲜活的实践。
“卷尺哥”的走红,从来不是个体的孤军奋战,而是深圳治理机制主动“接住”民意的必然结果。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应揭开了谜底:不存在“盯账号的领导”,但有一套紧盯民声的智慧城市机制。这套覆盖多个网络平台的监测系统,通过“线索发现—核实—立案—督办”的闭环流程,将“卷尺哥”的视频自动转化为责任工单。这些高效行动绝非“特事特办”,而是一套成熟机制的常规运转。这套机制展现了城市的开放态度与响应能力,让“找茬者”有了底气,让民生诉求得到了高效解决。
呵护“卷尺哥”们的较真精神,就是守护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完善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深圳的实践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精准落实:当 “卷尺哥”的视频能获得官方点赞,当普通市民的建议能被听到,转化为具体整改,城市治理便从“独奏”变成了“合唱”。这种转变的价值远超问题本身——它既通过群众“火眼金睛”推动治理的“未诉先办”,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又以高效响应激发更多人参与的热情,形成“发现—整改—监督”的良性循环。
反观一些地方,在面对市民的“找茬”视频时,依然采取约谈、下架等遮掩手段。这种不自信、不直面问题的态度,反而更凸显出深圳“卷尺哥”现象的稀缺与珍贵:唯有让群众的声音被尊重、建议被采纳,才能凝聚起绣花式城市管理的不竭力量。
一把卷尺,量出的是民生痛点,更是治理精度;一位市民的较真,映照的是城市的温度,更是发展的方向。从“卷尺哥”与深圳政府部门的“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密码:既要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也要有呵护民声的制度善意,更要有智慧高效的机制保障。当越来越多城市能接住群众递来的“卷尺”,让每一个民生细节都被认真丈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将更加温暖厚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