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选择了以最为刚烈的方式——自杀悲壮地告别了那个极端的时代,而彼时的傅雷年龄也不过才58岁。
然而这位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死却似乎又是可以预见的。一如在谈及1957年那场运动时,他说“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是不准备再活的”;而又如他在翻译作品行文中所体现的那般——他似乎是有精神洁癖的,又怎会再容忍的下。
而多年之后,身为儿子的傅聪在回忆起这段不堪的往事时也不曾避讳的说:根据父亲的性格,他的死是必然的结局,只是母亲却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
而身为妻子的朱梅馥,之所以会选择与丈夫傅雷一起赴死,大抵是因为爱之至深吧。
1908年,傅雷出生于江苏南汇县下沙,幼年丧父;其妻子朱梅馥则是他的表妹,二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在高中期间,傅雷曾积极参加五卅运动等爱国斗争,1927年傅雷前往法国留学,次年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都是他翻译的经典之作。
而不得不说的是在翻译之外,傅雷先生的文学、音乐、哲学、建筑等方面造诣也是出类拔萃的。
只不过举凡大才之人,性格上难免会有些异于常人,遑论傅雷这样一个四岁便丧父,从小便在母亲严苛教育之下成长的人(其母亲对他教育相当严苛,倘以时下观点说是虐待未成年人也不为过——傅雷学习瞌睡,其母亲动辄打骂,甚至以热蜡油滴肚脐)。傅雷在成为父亲后,对儿子的严苛偏执,很难不说是受此影响。但另一方面说,傅聪出走英国后选择定居英国,躲过劫难又何尝不是一桩幸事,当然这自是后话。
![]()
而与表妹朱梅馥之间,二人在傅雷出国前订婚。但在法国,年轻的傅雷却爱上了法国女子玛德琳,甚至为此一度写下退婚书(后面追回,不过二人到底是未能结合。
1932年,傅雷与朱梅馥在上海完婚。与傅雷的性格相对极端相比,朱梅馥的性格就显得柔的多了。刚柔并济,倒也不失为婚姻的基础,婚后二人育有三子(长子早夭,余为傅聪、傅敏)。
但即便如此,后来也发生了傅雷与女歌唱家成家榴的婚外恋——为此朱梅馥甚至不顾尊严的邀请成家榴到家中安抚因为不能相见而失神的傅雷。不过这也让成家榴羞愧难当选择了退出。
而1957年,傅雷一度被邀出席中央宣传工作会议,更是相继发表数篇文章。然而整风——反右,次年他便被扣上了右派帽子,等待他的可想而知,直到1961年才摘掉帽子(必须承认这亦有其子远在海外之功)。
![]()
之后的傅雷选择深居简出,奈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66年的8月,傅雷家中遭到了抄家——毁灭性的抄家,甚至于家中的月季、地板都被拔起、撬开,目的当然是为了寻找“证据”。
而翻箱倒柜之下,一只箱子里一面背后镶嵌有蒋介石相片的小镜子、一本有宋美龄照片的旧画报成为了口实。
四天三夜的批斗作罢,傅雷夫妇已是心灰意冷。
他们向着因此受惊的家中保姆道歉,而后当夜夫妇二人便共同完成了一份写给朱梅馥兄弟的遗书。信中夫妻二人事无巨细的交代了后世——包括让其拿出600元给保姆,不愿她无辜受累,另又交代53.3元为夫妻二人的殉葬费。
而关于夫妇二人的死法却又有多种说法。保姆言说夫妇二人服毒而后自缢,上海档案则说是自缢身亡。
而让人唏嘘的是为了怕惊到邻居、保姆,朱梅馥甚至还在自缢前提前在地上放了被子,尽显优雅。
只是这份“优雅”的代价太过沉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