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通讯员 崔如坤
眼下正值晚秋,山东省郓城县李集镇黄河滩猕猴桃种植园里,一串串毛茸茸的猕猴桃挂满枝头,20余亩果园全面进入采摘期,迎来收获时刻。
“果园就在黄河边,空气好,猕猴桃是绿色有机的,每年成熟季我都来。”10月21日上午,郓城市民颜明丽提着满满一篮猕猴桃笑着说,当天她特意约上朋友开车前来,既能采摘鲜果,又能欣赏黄河风光。同行的杨瑞英也连连称赞:“别看这果子个头不大、品相普通,吃起来酸甜多汁,给孩子吃特别放心,周末带家人来摘很有意思。”
![]()
果园主人徐长委是土生土长的李集镇人,2004年他从外地回乡,2005年当选大杨集村支部书记。看到村里多是传统农作物,他便尝试特色种植,先种了70亩梨、50亩杏,却因梨成活率低遇挫。后来得知猕猴桃成活率高,他专程前往陕西周至学习栽种技术,引进翠香、徐香嫁接改良品种,6年前建起这片猕猴桃园。
“咱这沙质土壤适合猕猴桃生长,用黄河水浇灌,施肥只选羊粪、蚯蚓肥这些有机肥,还听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用无毒酵素防病虫害,从不打农药、施化肥。”徐长委说,虽然果子生长周期长、个头偏小,但主打“绿色有机无公害”,盛果期亩产可达三千余斤,肉质细嫩、汁多味甜。今年前期因阴雨天气,游客虽少,却让猕猴桃在树上自然成熟,昼夜温差变大后,口感更甜了,“商超里的猕猴桃常为运输提前采摘,咱这儿的果子能让大家吃到自然成熟的好味道。”
在北京工作的贾先生,日前在郓城唐塔广场的山东百姓村晚海选活动现场,当场预订了10箱猕猴桃,“准备带回北京给同事们尝尝,让他们也品品咱家乡美味!”
如今,这片猕猴桃园不仅是“丰收园”,更是“就业园”。用工高峰期时,每天能带动百余名村里的老年人就业,日薪60元还管午饭,帮老人们填补了家用。徐长委还计划明年把杏采摘节、猕猴桃采摘节办起来,和村里已有的肖堌堆庙会、黄河大集等活动结合,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
“黄河给咱李集镇带来了好资源,苏阁险工、肖堌堆古文化遗址、刘邓大军渡黄河烈士纪念碑,还有杏林、猕猴桃园,每年都吸引鲁豫两省不少游客。”李集镇宣传委员高文开介绍,全镇目前果树种植近千亩,通过“旅游+文化+农业”模式,每年三月举办民俗文化节、黄河岸边杏花节,让传统种植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农民致富路,也让游客“有看头、有玩头、有念头”。
李集镇的特色种植,正是郓城县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郓城县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出果蔬、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全县果蔬种植面积40余万亩,其中果树种植3万亩,用特色农业为群众解锁致富密码,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