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疗做了一次又一次,怎么还是转移了?” 很多癌症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绝望时刻 —— 明明积极配合治疗,可病情还是反复,甚至不敢再面对下一次治疗。40 多岁的田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乙状结肠癌肝转移后,手术、化疗、射频消融全试遍,可两年后肿瘤还是卷土重来。
【案例:患者田某某,女,2022年6月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
2022年5月,田女士发现自己大便频繁异常,还伴有出血,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想着听医生的,怎么治都行。”
田女士先按建议做了4次化疗,同年8月25日进行结直肠手术,术后又接着化疗4个疗程;2023年1月,针对肝部病灶做了切除手术和射频消融,之后再补了1个疗程化疗。
前前后后算下来,她一共做了10多次化疗,身体早就被折腾得够呛,好在后续定期复查时,病情一直比较稳定,这让她松了口气。
![]()
可平静没维持多久,2025年3月,田女士复查时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4月1日PET-CT结果提示:肝转移。
医生建议她继续化疗,这次田女士和家人坚决摇了头:“都化疗10多次了,身体早就扛不住了,怎么还是转移?不能再这么硬扛了!”
就在一家人愁眉不展之际,田女士的大学生儿子灵机一动,想到了解决办法——他通过知网检索正规医学期刊的学术论文,最终找到了一篇发表在《名医》学术期刊上的论文,题目为《袁希福治疗恶性肿瘤特色及经验》。进一步探究后,他又发现袁希福老中医曾在德国第48届国际中医药大会上发表的《"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体会》一文,并被收录于大会资料中。
2025年4月14日,儿子陪着田女士找到袁希福老中医。初诊时,袁老仔细看了她的情况:舌质淡、苔白厚腻干,还有齿痕,舌下瘀阻明显,脉象偏弱,平时大便先干后软。
![]()
结合她的病史,袁老判断她体内“湿热瘀堵”严重,要先从祛湿、调脾胃入手。
随后,袁老以“平胃散”为基础方,搭配了苍术、厚朴、半枝莲、藤梨根等药材,既帮着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又能化瘀散结、凉血止血;同时加入苦参、生薏仁等利尿,排出体内湿热。
![]()
服药一段时间后,田女士向主管医生反馈,感觉身体越来越轻松,头发也变黑了不少!
之前因为多次化疗,头发又干又黄,如今却慢慢恢复了黑亮,这让她又惊又喜。
【袁希福老中医:化疗不是“万能解”,中医调理的关键在“通”与“补”】
对此,国家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解释:“做了10多次化疗,能坚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但反复化疗会耗伤身体的‘正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脾胃功能。”
袁老解释,“化疗药分不清‘好细胞’和‘坏细胞’,杀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消化细胞、免疫细胞,导致患者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而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弱了,营养吸收不了,身体没力气;免疫力差了,就算暂时控制住癌细胞,后续也容易出现转移。”
![]()
他强调:“不是说化疗不好,而是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度’。像田女士这样多次化疗后仍转移,再继续硬扛,可能会让身体更差,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这时候换个思路,用中医调理身体,把‘底子’养起来,反而可能有转机。”
其实,癌症治疗没有‘标准答案’,手术、化疗、中医,关键是看哪种适合患者的身体状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