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四川省雅安市,在汉末三国大致是汉嘉郡的范围,其前身是东汉蜀郡属国。从其“属国”之名可知,此地为汉羌杂居之地,故而有青衣、旄牛等具有羌部族色彩的县名。
汉嘉郡位于成都西南不远,是成都南面门户,亦是蜀地通向南中的重要通道牦牛道之所在。三国蜀汉时,汉嘉郡所涉重要事件有四:
一是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还住永安,是年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 举郡反,烧临邛城(今四川邛崃)。蜀郡太守杨洪启太子刘禅, 使将军陈曶、郑绰讨之,生获元,化解了一场威逼成都的兵乱;
二是建兴十三年(235年),蜀汉中军师杨仪因言语狂悖,被 废为民,迁徙至汉嘉郡居住。杨仪 至徙所,复上书诽谤,后自杀于此;
三是 延熙三年(240年),中领军向宠率兵征汉嘉蛮夷,遇害于此;
四是延熙年间, 汉嘉郡界有旄牛夷人四千馀户,其帅 狼路反,越巂太守张嶷厚加抚慰,“ 旄牛由是辄不为患。 ”其后张嶷率众将绝道百余年的牦牛道再次打通,“ 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复古亭驿 ”。
民间相传,雅安市所属的芦山县一带曾是姜维屯驻之处,流传着姜维的故事,亦有关于姜维的纪念性祠庙和坟茔。雅安、芦山一带现存众多汉代石阙、石刻、石碑等,也是汉文化在巴蜀大地的珍贵遗存。
2025年7月29至31日,在结束了在成都的两场《汉之季》新书分享活动之后,我与成都友人奶牛、射虎、闪电、圣学牛郎同行,从成都驱车至雅安、芦山探访两汉三国遗存。
特别感谢手游《纸嫁衣》《群雄时代》出品人火锅大王对此次活动的鼎力支持!
![]()
李密故里
在从成都往雅安的路上,行政隶属眉山市彭山区保胜乡龙安村。李密是蜀汉后期,师从大儒谯周,与《三国志》作者陈寿为同门,两人曾被喻为谯门的子游、子夏。李密在蜀历任 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蜀亡后邓艾曾欲征其为主簿,为密所拒。晋朝初立,征召蜀汉旧臣出仕,李密以侍奉九十六岁祖母为由拒绝,并写下《陈情表》向朝廷陈述心意。司马炎赞其孝心,下诏褒奖。《陈情表》因而成为千古名篇。
龙安村现存今人于石壁凿刻的诗文、画像,内容多是记述李密生平、赞颂李密孝道。
![]()
![]()
![]()
![]()
村内有龙门寺,相传前身为李密故宅,内有佛像佛龛,是彭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
![]()
![]()
卫继故里碑
此地亦在从成都至雅安的路途中,行政隶属雅安市 名山区马岭镇卫公村。卫继是《三国志·蜀书》裴注列传的最后一人,在蜀汉官至奉车都尉、尚书,蜀亡后死于成都之乱。
此碑在一处茶园之内,需穿过茶树寻访。碑上字迹有所漫漶,上书“ 汉奉车都御卫孝廉字继故里”,碑是民国时期 从当地发现,年代不明,从书体来看,不像是汉末三国旧物,应为后世所立纪念性石碑。该碑为名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
![]()
![]()
![]()
雅安市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众多汉代石刻
![]()
东汉神兽石刻, 出土于芦山汉姜古城城门
![]()
常设展:汉嘉神韵——汉代精品石刻展
![]()
赵仪碑。该碑于2000年6月出土于芦山旧城改造工地,发现时断裂为三块,应是被人为损毁后用于城墙建筑。碑阳记录赵仪生平,可知赵仪为东汉蜀郡属国都尉,死后当地为他刻碑纪念。碑阴则记录了当地发生 谢酉、张除叛乱,原碑被损毁,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汉嘉长张河发现了被破坏的赵仪碑。张河发动属下掾吏捐资重刻此碑,“以示后贤”。碑阴末尾处镌刻着“ 石工刘盛”,与芦山樊敏碑上所见石工姓名相同,很可能为同一人。该碑 于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
![]()
![]()
芦山县出土石兽
![]()
![]()
杨君碑,仅存碑额及34字, 正面残存额题有“尉杨君之铭”字样,民国时期 出土于芦山汉姜侯祠内平襄楼,碑主疑为东汉蜀郡属国都尉杨统。该碑 于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
这座东汉石棺,出土于荥经县严道古城遗址,因其上有中国现存最早的男女接吻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吻”。
![]()
东汉镇墓俑,出土于芦山县
![]()
![]()
战国青铜带钩
![]()
“成都”铭文青铜矛
![]()
东汉石马
![]()
东汉石摇钱树座
![]()
高颐墓阙及石刻
位于雅安市区,也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墓阙。高颐阙东西两阙均存,西阙较完整保存了子母双阙,上有“高祖斩蛇”“张良椎始皇”“季札挂剑”等浮雕故事画像。两阙上有隶书铭文,东阙为:“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高君字贯方”;西阙为:“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
阙前有石辟邪一对,二阙间有高颐碑。碑文虽漫漶不清,但其文字在《隶释》等文献中有存,由碑文可知墓主高颐为东汉末年人,历任武阴令、阴平都尉、益州太守,建安十四年(209年)八月卒于任上。
高颐墓阙及石刻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
![]()
![]()
![]()
![]()
平襄楼
位于芦山县汉姜古城内,是纪念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的祠庙,为元代建筑遗存,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
![]()
![]()
芦山姜维墓
位于芦山汉姜古城北的山上,相传为姜维胆墓,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
![]()
![]()
![]()
![]()
![]()
芦山县博物馆
因为芦山的珍贵文物大多都被搬到雅安市博物馆里了,这里所剩的藏品不多。
![]()
![]()
![]()
![]()
芦山文庙
基本都是新建,有一些东汉人物塑像
![]()
![]()
![]()
王晖石棺
在芦山县内一个独立的院落内。石棺 以整块红砂石雕造,棺身雕刻四灵图像体系,包含饕餮衔环、虬龙、螭虎等纹饰。棺身前壁的仙人启门图旁有铭文,由铭文可知墓主为上计史(吏)王晖,死于建安十六年(211年),葬于建安十七年(212年),是汉末人士。王晖石棺于 1942年由任乃强主持发掘,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
![]()
![]()
樊敏阙及石刻
芦山之行的重点。樊敏阙与高颐阙同为蜀中名阙,相比之下,樊敏阙低一些,仅存左阙,上面的图案也不甚清晰,也没有铭文。但形制基本完好。樊敏阙在北宋时即已倒塌,清末被掩埋。1957年当地村民重新发现樊敏阙,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修复。
樊敏阙旁的樊敏碑字迹保存较高颐碑清晰很多,可了解樊敏生平。樊敏在东汉末年历任 永昌郡长史、宕渠县令、 巴郡太守,建安八年卒于任上, 年八十四岁。樊敏阙及石刻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樊敏阙所在园区已建成庐山石刻博物馆,馆内亦存有部分芦山出土石刻。
![]()
![]()
![]()
严道城址
位于雅安西南的荥(yíng)经县,是汉代故城遗址,至今已无地面遗迹,仅有文保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荥经县博物馆
仅开放一层(先秦部分),比较突出颛顼,因有记载颛顼生于若水,而若水据考证在今荥经。
![]()
![]()
![]()
![]()
何君尊楗阁刻石
在108国道旁、荥河边的一处陡崖峭壁上,刊刻于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记录了蜀郡太守何君役使刑徒修筑栈道的事迹。此碑碑文曾见于宋代洪适《隶释》,但原碑湮没许久,直至2004年才为当地小学教师发现。此碑是目前发现最早有纪年的东汉刻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道城址”的子项。
![]()
![]()
![]()
![]()
![]()
开善寺正殿
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斗拱和藻井精妙,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院有民俗博物馆。
![]()
![]()
![]()
![]()
此行美食一览:
雅安雅鱼
![]()
![]()
荥经挞挞面
![]()
视频看这里:
成长
作家、编剧、文化学者
二级文学创作(副高职称)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嘉木树庭(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4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成员
阳朔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顾问
亳州文化旅游推荐官
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保护提升工程专家顾问团成员
已出版《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重返:三国现场》《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这样好读的历史·夏商周:文明之源》等
即将出版《地图里的三国》《穿越千年的中国奇迹·大运河》《穿越千年的中国奇迹·长城》《重返北京历史现场》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