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查账?
![]()
这不是电视剧,是明朝真事。
![]()
刷到这条,第一反应:编剧又胡来。
结果考古队甩出万历年的账本,啪啪打脸——永平府商街遗址里,真挖出一块“李记银锁”铜印,旁边秤砣刻着“三账连环”。
好家伙,原来李银锁不是杜撰,是当年老板娘线下真实版“财务审计”。
为啥让她一个内宅女流去收账?
地方志新刊透露:永平府靠漕运吃八方,寡妇再嫁、姨娘持筹,不算稀奇。
丘家老爷走西口贩马,家里能算会写、又信得过的,只剩这位十九岁就跟账房抄过四柱清册的“侧室”。
换句话说,派她出去,是“无人可用”里的“最优解”。
车夫马忠+老账房周先生,三人小队配置也贼精。
![]()
马忠管“武力值”——当时商路不靖,收账先收命;
周先生带“技术挂”——随身小木匣里,流水、分类、总账三本一锁,钥匙挂脖子,睡觉都不摘。
这套“三账连环”是晋商刚兴起的黑科技,想改数?
得同时改三套,还得让墨迹年份对得上,难度堪比今天P图改银行流水。
第一站,粮店赵掌柜。
表面笑呵呵,后院粮仓却少二百石。
周先生把算盘一拨,声音脆得像甩耳光:“去年蝗灾,你报损耗四百石,可县衙案卷只批两百八,多出来的一百二去哪了?
赵掌柜汗如雨下——那会儿贪污入刑,轻则枷号,重则流放,立马补银+赔粮,还倒找利息。
![]()
李银锁没骂一句,只把印章往收据上一盖:
“丘家以后不收现粮,只收银票,省得你再做手脚。
一句话,把对方后路堵死,也给其他店铺立了规矩:
想玩花账?
可以,下次带衙门派所的人来聊。
第二站,布庄王掌柜,老实人,却哭穷“生意难做”。
祝小芝掀开柜台暗格,里面一叠当票——原来王掌柜偷拿铺面银子去放高利贷,想赚利差补窟窿。
李银锁没掀桌,只掏出刚收的粮店银票:“丘家可以给你入股,按超额分成,利钱比外面三分息高,但你得交账本副本,每月公开。
![]()
王掌柜愣住,这操作等于“债转股+对赌”,比自己偷摸放贷干净多了,当场签字画押。
后来布庄年底分红翻一倍,王掌柜逢人就说“丘家姨娘是财神奶奶”,广告效应拉满。
收账路上,李银锁也踩过坑。
夜宿驿站,隔壁商号账房被偷,随身总账被撕走两页;
她立刻让马忠把三人账本分开睡,自己抱印缩墙角,和衣打盹。
第二天周先生用“四柱结算法”倒推,硬是把缺页数字补齐,墨迹对得上,才算过关。
那一晚之后,她再没问过“我行不行”,只在笔记本写:
“账可以补,信任补不回来。
![]()
三个月跑完七家铺面,收回欠银四千三百两,外加两处“干股”。
回府那天,老爷亲自到门口迎,却见她先把印递回去:“这玩意儿太重,我还是先回房换袄子。
一句轻描淡写,把功劳全卸了。
可当晚库房加挂一把新锁,钥匙只有两把:一把老爷,一把她。
从此丘家外账,非李银锁盖章不付。
后来永平府商帮流传一句话:“账怕三算,银怕锁——银锁一到,水端平。
![]()
考古队把铜印擦净,印侧一行小字露出来:
“万历廿七年,李银锁制。
看完只想说——
别老觉得古代女子只能绣花,人家绣的是算盘珠,一拨拉,半个城的银子都得挪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