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寿昌湖3A景区核心片区内,第四届稻香文化节活动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金秋时节,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寿昌湖3A景区核心片区金浪翻滚。11月1日至16日,以“元气稻穗节·青春稻香趴”为主题的惠阳区佳禾园第四届稻香文化节在此盛大举行。这场集田园风光、农耕体验、文化狂欢于一体的秋日盛宴,不仅吸引众多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魅力,更以“农业+文旅+研学”融合模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而在稻香节展现乡村文旅蓬勃活力的同时,惠阳区也通过科技赋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深耕细作,筑牢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
稻香节20余项特色项目
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意义
11月1日至16日,在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寿昌湖3A景区核心片区内,佳禾园举办了以“元气稻穗节·青春稻香趴”为主题的第四届稻香文化节。
活动将园区打造为开放式美学生活场,通过“闻香”“道香”“留香”三大阶段,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集田园风光观赏、农耕文化体验与乡村文化狂欢于一体的秋日盛宴。
活动内容精彩纷呈,除了“百人收割”“现代农业初体验”“电音篝火趴”等亮点活动,本次稻香节还设有20余项特色项目:亲子家庭可以参与割稻打谷、稻田赶鸭等劳作体验;美食爱好者能够品尝窑鸡、农家八菜、稻田簸箕菜等田园佳肴;游客还可入住“归善里·陌上花开”民宿,晨起沿着水库绿道徒步。
“亲手收割稻穗、看着颗粒归仓,孩子能更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不少参与活动的游客感慨,认为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意义。
连续四年打造乡村文化特色IP
成功探索“农业+文旅+研学”模式
自2022年首届稻香节举办以来,在良井镇政府指导支持下,佳禾园已连续四年将其打造成乡村文化特色IP。据佳禾园相关负责人李源介绍,前三届稻香节累计吸引超3万人次游客参与,而第四届仅首个周末便迎来5000人次打卡,人气持续攀升。
“稻香节不仅是展示农耕文化的窗口,更成为拉动乡村消费、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良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稻香节这一特色IP,当地充分激活寿昌湖3A景区、佳禾园综合体等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以节促旅、以旅促市、以市促产”的良性循环,成功探索出“农业+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
如今,这一模式正持续推动良井镇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当地“百千万工程”的走深走实提供有力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连续13年免费发放优质水稻种子 建10个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点
在稻香节展现乡村文旅蓬勃活力的同时,惠阳区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也下足了功夫。2025年,全区晚稻种植面积达2.51万亩,其中良井镇双季晚稻种植面积7680亩,将于11月中旬进入集中收割阶段。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多管齐下,从源头到田间、从技术到实践,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在选种环节,惠阳区坚持科学筛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从源头保障粮食产量与品质。当地已连续13年开展优质水稻种子免费发放活动,2025年发放约3万斤优质稻种,覆盖全区各镇(街)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及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农户。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
种子落地后,科学的农技服务成为关键支撑。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通过组织专业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为农户面对面讲解科学种植方法、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水肥管理要点等知识,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依托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便捷形式推送农业技术科普内容,让农户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充电,助力提升整体种植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惠阳区还积极实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攻坚行动,在全区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10个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点,总面积约3000亩。示范点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模式,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记录水稻生长动态,总结种植经验。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将优质高产技术逐步推广至全区,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整体提升,为全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夯实了粮食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