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民警“隰小安”的24小时在线服务到校园门口的“警灯常亮”,从微信警务室的指尖解纷到群防群治队伍的邻里守望……近年来,隰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科技为翼、以民生为根,推动基层警务深度转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智慧主防”新生态。
2021年,隰县公安局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先进单位和全国公安机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3年社会治安环境群众安全测评获全省第一;2023年12月,被山西省委政法委评为“山西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创近20年最低;2024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25年4月,微信警务室被山西省公安厅、山西省科技厅联合评为山西“科技兴警战略先导单位”。
科技筑基
打造 “智慧大脑” 破题基层治理难题
“以前办户籍业务要跑派出所,现在‘隰小安’秒回应,太方便了!”居民王女士通过微信警务室咨询新生儿落户流程,AI民警即时推送所需材料清单。2024年6月,山西首个AI民警“隰小安”上线,植入890余种业务话术,覆盖户政、交警、反诈等全领域,推动微信警务室升级至智慧3.0版本。
这一创新源于隰县公安局对基层治理痛点的精准把握。2021年起,该局以微信为载体搭建基层警务终端,在城区实行“一社区N民警N辅警”模式,在农村推行“一村一警一辅警”机制,建成511个“微信警务室”,吸纳全县6.3万智能手机用户,实现“群众全员覆盖、服务全程在线”。
为破解任务分散、协同不足难题,隰县公安因地制宜打牢立体化警务运行框架。每日推送防范信息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每周开展“百警进万家”排查隐患,对信息自动生成“标注登记、风险分级、责任限定、领导盯办”4张清单,形成闭环管理。
![]()
警校联动
织密校园安全 “防护网络”
“看到警灯亮着,我们送孩子上学特别放心。”在隰县第一小学门口,家长李师傅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2024年以来,隰县公安局将“护校安园”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创新推出“三警合一+三位一体”护学模式,实现校园警情“零发案”。
在警力部署上,隰县公安局整合交警、巡警、辖区派出所力量,设立28个护学岗,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上下学高峰时段,民警提前到岗疏导交通、排查可疑人员,做到“警车常在、警灯常亮、警察常见”,筑牢校园外围防线。
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薄弱环节,隰县公安创新推出“巡逻防控进宿舍”机制,6所寄宿制学校每晚都有社区民警巡查,分男女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排查安全隐患、疏导心理堵点。“民警叔叔会教我们防欺凌知识,就像贴心大哥一样。”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此外,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保密信箱,做到周排查滚动、周分析解决,从源头遏制校园欺凌苗头。
![]()
群防群治
激活基层治理 “神经末梢”
“李警官,多亏你们及时提醒,帮我守住了血汗钱!”秋日的梨园硕果满枝,玉露香梨种植户王师傅握着民警的手连连道谢。不久前,他接到自称“某单位采购部”的电话,对方以高于市场价预订4000余箱梨果为由,要求先行支付保证金。就在王师傅准备转账的关键时刻,“梨都蓝盾”平安组织的网格员第一时间联系民警上门劝阻,成功为其避免数万元损失。
这样的守护,在果农心中早已成为“定心丸”。作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每年10月丰收季,果农的财产安全、交易安全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为此,隰县公安依托“梨都蓝盾”平安组织,连续多年开展“梨园守护”专项行动,连续2年保持了梨果失窃“零发案”,确保广大果农勤劳果实秋收冬藏、颗粒归仓。
这份平安底气,源于隰县公安对群防群治体系的精心构建。该局组建了由73个治保会为班底、207个网格员、40个蓝天救援队员、256个保安等为主体的“梨都蓝盾”平安组织,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平安守护网络。
数据见证治理成效,2024年全县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72.8%,连续4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来源:警方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