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五日,民间传统文化中没有统一习俗,但其习俗既有地域性的宗族仪式,也有与自然时序呼应的生活智慧。作为客家祖地的独特传统,赖坊村在九月初五举行 “摆五方” 仪式,已延续近千年。村民将祖传古董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位陈列于古戏台广场,供族人 “斗宝”,既比拼古董数量,更检验保管质量。这些古董多为明清时期的黄花梨围屏、瓷器等,承载着家族荣耀与历史记忆。仪式中,道士会带领族人绕场疾行,形成 “绞绳式” 穿插,寓意祛邪祈福。此活动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象征,更通过 “鉴宝”“传家宝训” 等环节,将客家精神代代相传。今天农历九月初五日,记住“吃二样,做一事”习俗,幸福安康度秋冬!
![]()
一、吃二样
1、吃三及第汤
三及第汤是客家经典传统汤品,因配料对应科举制度中的 “状元、榜眼、探花” 而得名,既营养滋补又滋味鲜甜,是不少地区早餐或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传统三及第汤的 “三及” 指三种核心肉类,猪肝补铁明目,瘦肉能提供蛋白质,猪腰(肾)可补肾益精,搭配蔬菜和汤底,食材简单却讲究新鲜,蔬菜常用芥菜、生菜或枸杞叶,增加清爽口感和膳食纤维。汤底多为骨汤、鸡汤或清水,部分地区会用客家米酒提香,再配以姜丝(去腥)、葱花、盐、胡椒粉,少数人会加少许香油调味。
![]()
食材:猪肝、廋肉、粉肠、河粉、枸杞叶、小米辣、蒜瓣、生抽、料酒、胡椒粉
![]()
做法:1、粉肠、瘦肉、猪肝切薄片,切好的薄片加入生粉、料酒、生抽、胡椒粉抓匀腌制十分钟。2、准备4个小米椒切圈,2瓣蒜切碎块,不要切成末,葱花,盛入小碗然后,加入生抽、香油、少许白糖、香醋做料汁,怕猪肝和粉肠腥味的可以蘸着吃,味道很棒。3、烧水,水开后加入适量食盐,倒入腌制好的猪肝瘦肉粉肠,拨拉三十秒后加入河粉。2.两分钟后加入洗净的枸杞叶,再出锅即可。4、肉块、猪肝和粉肠蘸着吃很不错。
![]()
2、吃红菌豆腐头
红菌豆腐头是平远县仁居镇的特产,它色红肉白味美,质地甜、韧、嫩,是一种鲜美的佐餐食品,在梅州客家地区及海内外久负盛名。红菌豆腐头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做汤,即用靓猪肉、水咸菜、红菌豆腐头加葱花等配料煮成"红菌豆腐头汤",鲜甜可口。与靓猪肉捣在一块做成蒸豆腐头肉饼,味道也甚佳。把新鲜的红菌豆腐头加盐捣烂,捏成圆形,放在锅里慢慢烘干,做成豆腐头饼,切块蒸吃亦可。
![]()
食材:豆腐渣、靓猪肉、水咸菜、葱花
![]()
做法:1、取新鲜的豆腐渣,放在锅里用文火不断翻炒,炒到豆腐渣干至手捏能成团,没有水影为止。2、将豆腐渣铲到垫好豆头叶或芭蕉叶的簸箕里,稍凉后,用锅铲耙平慢慢压实。3、将先做过的豆腐头红菌作"菌娘",均匀地撒在上面。4、装有豆腐头的簸箕放在干净的房间里。夏天第二天便能长出白菌,后慢慢转为红菌。5、等一面红菌长满全簸箕后,将豆腐头翻过来转到另一干净的簸箕里,同时把垫叶除掉。待两面都有红菌了,即可食用。夏天一般要三至四天左右,冬天天气冷,要放在温室里才能发酵生红菌。6、制作红菌豆腐头,要掌握好温湿干度,如果过干过湿都会使豆腐头长出乌菌或青菌等有毒菌类。如发现这一情况,这样的豆腐头便不能吃,否则会中毒。
![]()
二、做一事:传承与融合
将传统习俗与旅游开发结合,如赖坊村 “摆五方” 吸引游客体验客家文化,莲花村清水祖师巡游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道教 “九皇会” 等活动也逐渐被年轻人关注,成为传统文化创新的载体。
![]()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