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荷香四溢的古祠
一座年逾百岁的书库
一对潜心书海的父子
一段蜚声文坛的佳话
位于金牛一隅的
北山农场(严家祠)
是个鲜为人知的僻静之处
此农场却非彼农场
而是文人雅集的诗意远方
藏着书册流转与文脉传承的悠悠往事
01
一代盐商成“书痴”
散尽家财建私人书库
位于金牛区天回镇的严家祠路因严家祠而得名,“严家祠”曾是严氏家族北山农场管理处驻所。严氏并非金牛土著,而是清代从陕西经商而来的盐商家族,累三世经营,成为蜀中有名的盐商。严雁峰即是家族中的代表。
![]()
严雁峰像 张大千/作
严雁峰(1855~1918年),曾用名严遨,原名祖馨,字德舆,号贲园,祖籍陕西渭南。著有《贲园诗抄》《随笔四卷》《读晋书笔记》等作品。在成都杜甫草堂、青城山、西安碑林、华山等处都留有手迹。
![]()
《贲园诗抄》书影(左);“渭南严氏孝义家塾刊于成都”刻书牌记(右)图源:四川省图书馆
![]()
严雁峰题写青城山“第五洞天”匾额 图源:周信明/摄
年少时严雁峰就读于成都著名的尊经书院。当时的尊经书院,由王闿运执掌,院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收外省学生。但由于严雁峰十分聪明,王恺运认为是可造之材,便允许他入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叫“破格录取”。
中日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之际,严雁峰受父母之命在北京准备仕进。但他却买了一堆书运回四川。在路过西安时,听说有人正准备出卖1000多部书籍,他毫不犹豫地一扫而空。此后,他再也没踏入满清官场半步,潜心收集书籍,以此为乐。到了晚年,他甚至把自家经营多年的盐业变卖了,所得数万元的巨款全都用来购书。他对藏书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
《肇域志》书影,右上角钤印为“渭南严氏雁峰藏诗书百家语” 四川省图书馆 藏
严雁峰家里本就有很多先人留下的书,再加上多年来四处收集的,竟达到了115000多卷,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于是,严雁峰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一座书库。
当时的四川兵荒马乱,筹建大型书库十分不易,严雁峰几经考量,将书库选址在锦江区清朝大将岳钟琪在成都的宅邸“景勋楼”,一边把书籍运到大慈寺、龙藏寺收藏,一边在景勋楼的基础上,仿皇家档案馆样式,修建规模宏大的书库。这座书库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西南著名书库,成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贲(bì)园书库。
![]()
贲园书库旧照 图源:四川省图书馆
1914年,贲园书库正式破土动工,尔后历经长达十年,一直到1924年终于落成。令人惋惜的是,为藏书事业花费毕生财富与精力的严雁峰于1918年逝世,临终未能看到书库落成。
![]()
![]()
严雁峰墓志铭正文拓片,宋育仁撰文,墓位于罗家碾附近,今已难寻。国家图书馆 藏
但欣慰的是,有人继承了他的遗志,带领贲园书库走向辉煌,此人正是贲园书库第二代主人——严谷声(1899~1976年)。
02
子承父志为书狂,爱国利民守文脉
30万卷藏书打造成都“天一阁”
严雁峰本无子嗣,家业、事业无人继承,遂从陕西老家族中选择过继一子。严雁峰物色继子时称:“只求保我五万卷藏书,则平生足愿”。严雁峰为继子取名“谷声”,饱含他的苦心,名字取意于《诗经》“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诗中借用蜾蠃(细腰蜂)代养螟蛉(青虫)之子,劝诫人们教育子孙、继承家族美德。
![]()
1956年,严谷声在成都留真照相馆留影 图源:陈蓉生供图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又难。”对于嗜书如命的严雁峰来说,他是足够幸运的,养子严谷声不但继承了衣钵,谨遵其遗愿守护典籍,更继往开来,用毕生心血将贲园藏书推向了顶峰,让藏书事业发扬光大。贲园建成后成为众多四川知名学者的精神殿堂。史学大家张森楷著《通史人表》《廿四史校勘记》《四川省历代地理沿革表》,学者宋育仁主持纂修三百余册《重修四川通志》,大儒廖平考订伤寒古本、研究《公羊传》《谷梁传》,皆离不开贲园所藏之书。
在严谷声手中,贲园书库的藏书量达到巅峰。据张森楷《贲园书库目录辑略》记载,贲园书库初期藏书共计14145种,45982册,115232卷。至民国末期,严氏藏书已逾30万卷。贲园中所藏书籍经、史、子、集皆备,尤以全国各地方志和中医秘籍为两大特色。藏书中较为珍贵的有顾炎武的《肇域志》手抄本、明马元调本《梦溪笔谈》、清嘉庆刻本《四川通志》等。
![]()
贲园书库所收藏的部分善本书 图源:金牛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严谷声不局限于藏书,还在典籍分类整理、藏书刊刻、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国史馆、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等地都有他的赠书;放眼国际,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列宁格勒图书馆等也有他的赠书,各处都回赠了严谷声许多图书并专门发函感谢,其中还有以斯大林名义签署的感谢信。
新中国成立后,严谷声考虑到贲园藏书多系海内孤本、珍本,是祖国文化遗产,民族宝贵财富,毅然将30余万卷藏书(善本书5万多卷)、3万多片自刻书籍木板、若干件历朝历代名人书画、碑帖文物捐赠国家,由四川省图书馆(其时为川西图书馆)收藏,至今这些藏书依然对蜀地文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现位于锦江区和平街16号的贲园书库 图源:锦江发布
03
名流荟萃贲园、群贤毕至农场
张大千也到严氏后花园写生
贲园书库数量丰富的藏书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这里名人汇聚,成为文化交流的宝地。谢无量、林山腴、蒙文通、宋育仁、陈寅恪、于右任、张大千等都曾到访。文人雅集,总免不了花鸟风月的浸润。严氏会客前厅在贲园,后花园则在金牛的北山农场。
1931年,严谷声在金牛天回选址创办北山农场。最初,这里是为他的母亲祝太夫人购置的墓地。1920年,祝太夫人从凤凰山迁葬于此。后来,严谷声便就墓地前后山坡和沟田五十余亩,加以开拓,办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农场,专门种植花木瓜果和水稻。
![]()
原严家祠的祠堂古井 图源:《舆鉴·金牛》
农场为四合小院结构,正大门上刻有一副对联,联文为严遨自撰,字由蜀地书法名家赵熙所书,内容为:“平野尽桑田,出户看云,亲舍依稀犹在望;小园新结构,既耕且读,嚣尘洗涤赋闲居。”诠释了严谷声创办北山农场的初衷。“北山农场”之名,则定于抗战时期,于右任寓居此地小院时,挥毫留下的“北山农场”手迹,严谷声特意将此名做成门匾,挂在农场大门前。
藏书刻书以外,严谷声尤喜园艺。在严谷声精心地打理下,北山农场名木果树、奇花异草遍植,很快成了严家避暑游乐的后花园,严家座上客也常被邀请到这里来游玩。在众多出入于严家的文人名士中,与严谷声交往最为密切的当属著名画家张大千。
严谷声与张大千1935年在北京相识,“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大千为避战乱,携家回川,严谷声便腾出后院20多间房屋,为大千及其子女、随行弟子、勤杂务工人员40余人安排食宿。并将小客厅作为其画室,以家中用来修缮房屋的楠木,为张大千制作一张巨型画案。这一时期,张大千不是在骆公祠16号严府,就是在桂王桥西街镐乐堂,偶尔还会到天回镇北山农场去采采风、写写生。
为了方便张大千作画,严谷声又将北山农场种植的许多珍贵花木移植到了贲园,使贲园周围四时常有不谢之花、松竹相伴。农场内则辟一池塘植荷养鱼,供张大千写生创作。后来根据张大千意见,严谷声又在荷塘间修建了一个亭台,以便其在荷塘月色中挥毫写景。
![]()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此画为张大千在成都所绘的画苑珍品《通景泼墨荷花图》
后来,北山农场也就逐渐成为严谷声与文艺家们谈论翰林人事、畅叙收藏艺术的风雅居所。严谷声与张大千的深厚情谊也传为佳话美谈。
1943年底,张大千从敦煌归来,贲园也成为他整理写生、加工素材的基地。次年,在严谷声资助下举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成为轰动文化界的盛事。
为报答知遇之恩,张大千为严谷声创作了不少作品,包括工笔人物、花卉,以及《西园雅集图》《通景泼墨荷花图》等大幅水墨山水。在一次观看川剧名丑周企何主演的《请医》后,他还为客串登台的严谷声即兴创作了四幅素描,命名为《严谷老谐趣图》。
![]()
张大千1940年创作的《严谷老谐趣图》
北山农场管理处在后来改办为小学,小学撤销后,院内面积规模缩小,只留下一处小院,当年屋舍不复再见。2010年,严谷声之墓迁葬于此。至今园中有荷塘一片,红豆树、女贞子树、香樟树、杨槐等仍蓬勃生长在院中。

主人好客屡称觞,
耆旧高贤聚一堂。
能守家风镌遗籍,
空余豪气卧匡床。
“虽历经战乱,屡遭横祸,亦不屈不挠,宁舍万金,不弃一卷。”严谷声的箴言道出了严氏父子藏书精神与文人风骨。以书为载体的文化随着岁序更替传承千秋,离不开如严氏父子这样,一代代藏书家的执着守望。
从贲园书库到北山农场,从诗文雅集到花鸟园林,严氏父子藏书刻书,以书会友,用万卷珍籍承载文脉,以满庭花木邀约知己,让墨香与花香交织,在时光里酿出不朽的成都传奇,书写了跨越时光的文坛佳话。
![]()
原北山农场,现严家祠荷塘 图源:《舆鉴·金牛》
参考资料:
[1]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四川省志·人物志》.
[2]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成都精览》.
[3]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蜀道·天回》.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金牛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编《金牛文史资料选辑》.
[5]赵怀忠《文献学家渭南严氏父子》.
[6]王嘉陵《严氏父子与贲园》.
本文来自“方志金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撰稿:momo
编辑:向思燚
校对:高赛琦
审核:何雯雯 祝子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